[摘 要]在工业4.0的浪潮下,我国正在步入一个劳动方式和劳动关系深刻变革的新时代——劳动4.0时代。劳动4.0时代以智能制造为主导,强调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新兴数智技术也为高校劳动教育改革注入了新动力。高校须应对时代挑战,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劳动教育改革实践,强化劳动教育平台建设,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优化劳动教育教学模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组结合信息安全专业无线网络及安全课程,以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为中心,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个方面,有机地将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体系统一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使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与铸魂育人相辅相成,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网络强国;无线网络;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1
[摘 要]精准治理能力是辅导员处理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基本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学生危机事件中辅导员精准治理能力培养受到岗位认知、行政事务、专业指导和培训模式的影响。基于精准治理理念,课题组探索出一套学生危机事件精准治理解决方案,推动辅导员遵循学生危机事件的一般性规律,以获得精准信息,实现精准管理,做到精准响应,进行精准干预,开展精准教育,构建“底线思维—信息闭
[摘 要]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医学院校应坚持以受助学生为中心,逐步完善资助育人制度体系建设。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历史起点上,医学院校要把握时代趋势,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明确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工作对象、服务时间、工作体系等基本概念,通过落实精准资助流程、制定精准资助标准、推行精准资助方式、实施精准资助教育、贯彻精准资助伦理,以“资助+”模式发挥资助工作在道德浸润、学业提升、能力拓展、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概述“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概念及内涵界定,剖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进行探索,为培养
[摘 要]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骗术层出不穷,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分辨能力差,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个人信息疏于保护,反诈知识匮乏等原因,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的多发群体。为提高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反诈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防备,增强其防范意识,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摘 要]文章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投资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实践,详细分析了课程建设中的“四个融入”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四个环节”实践路径(调整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以期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培养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投资人才,并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成功转型提供支持,进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
[摘 要]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军事游泳类项群主要包括800/200米蛙泳、武装泅渡/着装蛙泳、潜泳、30分钟计距游/700米蛙泳、400/200米蛙泳、跳水、100米水上障碍、潜泳组合练习等科目。这些科目对提高官兵战斗技能、战场适应能力、战斗精神、战斗体能等均具有显著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引,基于项群训练理论相关知识,深入剖析了军事游
[摘 要]文章以项目驱动教学理论为基础,针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从课程内容组织、项目任务设计、教学路径规划和考核标准制定四个方面,设计新的课程教学方案。切实的教学实践及学生反馈表明,基于项目驱动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汇报交流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信息系统分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重要的思政课程。讲好这门课程,需要教师在相关课程中合理运用和创新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历史与当下的结合、国际与国内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构建三维教学法,并分析其构建依据和应用的方法策略,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新时代;三维教学法;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摘 要]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金融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应用场景、专业针对性不足、重理论轻实践、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新文科建设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并结合财经类非金融专业的具体特点,文章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以及改进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
[摘 要]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类专业基础课,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结合该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案例及教学过程评价四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实现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育人。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23
[摘 要]当代美学建设要求深入地方文化的内部,而非遗作为美学的“小传统”,为中国美学研究筛选了丰富的民族审美案例;“非遗热”为构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也对美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回应要求和阐释要求。非遗融入美学课程,应践行“两个结合”,探究非遗内部的审美创造内涵,突出非遗的精神传承性,并坚持以浸润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在主要融入路径上,则以塑造民族身份认同的时代新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工科专业课程中实施基于一致性建构原则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实践方法,指出了当前课堂教学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系统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以一致性建构为原则,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的有效措施。以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重构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构建了完整且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框架。基于一致
[摘 要]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针对偏重理论教学、实践应用薄弱、创新能力培养受限等现实问题,课程组提出一种以实践应用为核心、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的教学框架,旨在通过紧密联结理论与实践,利用项目驱动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革新提供新思路,也为其他工程
[摘 要]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往往侧重于共性化教育,而个性化教育相对不足,影响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文章研究了共性化和个性化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并在信息安全专业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后,学生对思政话题的兴趣度和满意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关注的思政元素范围更广,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对信息安全专业的认可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摘 要]工程热力学实验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有利于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和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从工程热力学实验课程的德育目标出发,分析了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以经典实验“饱和水蒸气P-T关系测定实验”为例,从明确实验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完善实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实现工程热力学实验
[摘 要]新形势下,地方特色高校电气专业肩负培养服务区域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使命。工程教育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文章以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依托,开展课程思政“工程教育认证范式”内涵建设与实践:一是用成果导向理念引领电气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化重构,二是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动电气专业课程思政结构性变革,三是用持续改进理念助力电气专业
[摘 要]传承千年的书院文化蕴含着珍贵的历史遗存、制度体系和人文精神,是高校书院制改革、传统书院复兴、现代书院创新的源头,客观上能够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内容、空间、资源等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文章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调研发现,充分借鉴书院制度文化形式,利用书院物质文化资源,汲取书院精神文化力量,可以有效优化“大思政课”建设模式,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内容,强化“大思政课”建设效能,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
[摘 要]课程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是关键的教学要素之一。鉴于此,文章利用知识迁移学习策略来深入挖掘统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及其教学融合策略。统计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可归纳为三类——统计人文思政元素、统计理论思政元素和统计实验实践思政元素,这三类元素具有思政信息丰富、专业针对性强和覆盖面广的特点。此外,在教学中,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来探
[摘 要]为更好地探讨高校信息类通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问题,文章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融入可行性分析,到全面深入挖掘教学模块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再到思政元素多维度融合路径的探讨,系统地阐述了“课内外全方位一核心”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实施举措,以期递进式让学生的心灵和时代的召唤同频共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基础;高
[摘 要]深入贯彻“三全育人”教学方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大学生体育素养水平是检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文章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内涵特征入手,对我国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认为,以落实国家政策为方向、以优化社会环境为支撑、以改革体育课程为核心、以强化家庭(同伴)支
[摘 要]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作为研究并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知识与工科专业背景相结合,引入融合思政元素的工科课程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升个人素质与修养。 [关键词]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工科专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国家建成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举措。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专业,与课程思政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师思政意识与思政教学能力不高、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契合度不够、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课程思政
[摘 要]文章探讨了“大思政”格局下将本土少数民族歌舞资源融入高校音乐舞蹈类美育人才培养的价值与具体实施路径。此举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能推动“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实现,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文章深入挖掘了歌舞资源中的文化、德育与美育价值,并提出通过艺术党课等方式强化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美育人才,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方向。 [
[摘 要]微专业是地方高校开展多元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对传统专业的有益补充。文章分析了高校的转专业情况和微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并基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需求与“AI+X”微专业建设现状,以“AI+数字医疗”微专业建设为例,探讨了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师资建设和育人效果评价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微专业;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
[摘 要]基于现代高等教育对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日益重视,课题组针对测控专业创新设计了一种融合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专创融”培养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文章首先阐述了该培养体系的设计原则和理论基础,随后详细介绍了实施策略和教学方法。多次实践验证了“思专创融”培养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和职业准备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该培养体系的有效性,而且
[摘 要]以研究基于区域文化的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目的,调查研究区域文化传播情况与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情况,分析区域文化与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之间的关联性,为民族器乐研究生教育提供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文化背景下,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应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通过开设文化课程、链接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创作民族音乐作品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民族器乐研究生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课题组基于SECI模型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四个阶段进行转换生成,并充分与导师培养进行融合,使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合理提升和运用专业知识,丰富和创新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SECI模型;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工程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文章以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为例,在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理论+专业实践+前沿科技”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及“高校+企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并配以“学业+学术”双导师制,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
[摘 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新时代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博学、勤奋、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劳动者,项目组近年来依托科研项目,开展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卓越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证明,在改革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大缩短了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时间,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培养独立思考、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