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成了聚醚砜(PES)/离子液体共混的气体分离膜。选用4种烷基链长度不同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分别以5%、10%、15%、20%的质量分数掺入铸膜液中,通过浇筑平板法制备一系列共混膜。由于CO2在咪唑类离子液体(IL)中具有高溶解度和亲和力,通过在聚合物基底中混合离子液体可以提高膜的CO2气体渗透率。当离子液体为IL1(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共混质量分数为20%时,PE
摘 要: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各类污染物急剧增加,低成本、高效降解污染物成了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光催化技术是处理水污染的最佳手段之一,SnO2因廉价、无毒、稳定、耐酸碱等特点备受瞩目,但由于其带隙较宽应用受限。相关研究表明SnO2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效应。本论文对SnO2的异质结构的构建、使用现状、应用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 SnO2;
摘 要:作为绝缘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及开发在微电子产业、5G通信技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聚酰亚胺材料介电常数为3.0~4.0,难以满足现有技术要求。同时,目前关于聚酰亚胺单元结构与其高频下(10 GHz)介电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工作尚不完善。因此,此项研究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并制备出具有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了多种改性聚酰亚胺薄膜,通过添加无机粒子改善
摘 要:传统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由于阳离子单体沿着分子链是随机分布的,以及疏水油性胶体与亲水CPAM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作为絮凝剂效果往往较差,可以通过在絮凝剂的骨架中引入疏水基团的方法来进行改性。采用在水溶液中具有自组装能力的表面活性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BAC)合成一系列絮凝剂(PAD-9/PAD-6/PAD-3)。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氢谱1H
摘 要: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对于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以某锅炉厂设计的450 t·h-1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动力学原理在设计条件下分析了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的状态,分析了煤料颗粒对水冷壁的碰撞、摩擦等过程对水冷壁侵蚀状况,并对水冷壁面磨损程度、成因等进行了推演。 关 键 词:循环流化床;冲蚀磨损;颗粒碰撞 中图分类号:TK229.6
摘 要:以溴代十二烷和1,1,3,3-四甲基胍等为原料合成了Gemini型十二烷基胍,并将其应用于矿物捕收剂领域。实验过程中,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 ℃、溴代十二烷与1,1,3,3-四甲基胍物质的量比为1∶1.2、反应时间为10 h。在最佳条件下,十二烷基胍转化率最高为53.2%。FT-IR和1H NMR结果表明该反应成功地合成了目标产物。测定了样品的临界胶束浓
摘 要: 采用沉淀法分离回收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酸性浸出液中的有价金属镍、钴、锰,实现浸出液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分离,实验首先确定了各离子的沉淀顺序,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沉淀顺序为先沉淀镍,再沉淀钴,最后沉淀锰,沉淀剂分别选择丁二酮肟、1-亚硝基-2-萘酚、碳酸钠。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镍、钴、锰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8.81%、96.83%、89.72%。将所得
摘 要:氟化铁材料具有高电压平台、高理论比容量、低成本的突出优势,被视作有潜力的新一代正极材料。由于氟化铁的可逆转换反应机制以及Fe—F键极性强,造成氟化铁充放电过程中自身结构破坏和重建,引起不可逆体积膨胀,导致其实际容量远低于理论容量,循环性能差。以废弃的银杏叶作为碳源,制备的分级多孔碳作为导电材料和模板,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 FeF3·0.33H2O/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
摘 要:为回收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钴,以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浸出法提取钴。考察了浸出温度、时间、超声功率和固液比对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80 ℃、时间60 min、超声功率600 W和固液比1∶180(g∶mL,下同)的条件下,钴的浸出率可达99.99%。该方法不仅可实现钴的高效回收利用,还可避免其对环境的污染。 关 键 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低共熔溶剂;超声;
摘 要:以亚甲基蓝为探针,探索钒酸铋(BiVO4)的可见光降解实验条件,考察制备溶液pH、水热时间、水热温度、干燥温度、煅烧温度等反应参数对BiVO4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具有最佳可见光性能的BiVO4进行XRD、DRS、SEM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H为3、水热时间为6 h、水热温度为140 ℃、干燥温度为100 ℃、煅烧温度为500 ℃是制备BiVO4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此制备
摘 要:提出了一种模拟工业埋弧炉内冶炼还原和多相流行为的瞬态三维模型,分析了矿热炉冶炼过程中多相传质和镍铁还原反应。该模型通过对电流连续性方程、麦克斯韦方程、质量运输方程和多相流体积分数方程进行耦合求解。结果表明:随着电极插入深度的增加,氧化镍比氧化铁更容易被还原,且还原区域主要集中在电极下方至炉膛底部区域,当冶炼40 min时,三电极下方区域的氧化镍基本被完全还原,氧化铁在电极插入2.
摘 要: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磁性Fe3O4@COF-SCU1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以Fe3O4@COF-SCU1为载体吸附孔雀石绿,考察了孔雀石绿溶液初始浓度,振荡时间及材料投入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孔雀石绿溶液初始浓度为15 mg·L-1,振荡时间为70 min,Fe3O4@COF-SCU1材料投入量为10 m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测得平均吸附量为
摘要:以呋喃甲酸为出发点,脂酯化后与肼水反应生成甲酰肼,再以溴氰为缩合试剂,生成具有呋喃环的新型荧光材料(2-氨基-5-(2-呋喃基)噁二唑,AFO)。荧光测试发现,AFO对不同金属盐的影响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显示,AFO对Pd2+具有特异性选择能力,可作为Pd2+检测的探针。荧光滴定实验表明,AFO在Pd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0.10μmol·L-1μM,检测限能够低至8.96×
摘 要:本文本实验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Ba(NH2BH3)2脱氢机理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关于Ba(NH2BH3)2单体的3三种不同的脱氢途径,。3三种途径中最有利的脱氢途径是形成Ba-H基团。298 K时4分子H2脱除的活化能势垒分别为31.1、30.7、43.7、42.5 kcal·mol-1。Ba(NH2BH3)2二聚体2分子等效H2的活化能分别是25.4 kcal·mol-1、和28
摘要: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热解生物质转化效率低,寻求一种有效的催化剂来提高其转化效率迫在眉睫。为研究骨炭原位催化棉秆热解的动力学特性,选用牛肋骨制备骨炭催化剂,与棉秆通过机械混合在单段式固定床装置中进行原位催化热解实验。结果表明:骨炭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棉秆热解的总产气量和H2的产率,并且当骨炭与棉秆质量比为3:1时非可燃性气体占比最小,此时合成气热值
摘 要: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是一种非水溶性、低冰点、高沸点的二元醇酯,因其稳定性好、聚结性能高、可降低成膜温度等优势,已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成膜助剂广泛应用于建筑与装饰材料领域。本研究以异丁醛为原料,氢氧化钠、碳酸钠混合碱溶液为催化剂,通过微通道反应器合成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对此工艺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确定此反应为二级反应,指前因子为35.
摘 要:通过以FeC2O4·2H2O以及SnO2作为原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锡掺杂的负极粉末,研究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粘接剂对负极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粘接剂PVA、HCPE、PVDF浓度分别为6%、2%、6%时负极的循环性能以及氧化还原性最好;加入6%PVA的负极放电比容量最高,在第30次循环达到583 mAh·g-1,同时,其负极的充放电平台最长、自放电电压下降速率最慢
摘要:为研究不同缓凝剂(葡萄糖、蔗糖、葡萄糖酸钠和柠檬酸钾)对碱激发粉煤灰-矿粉基地质聚合物流动度、凝结时间、黏度和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对缓凝剂对碱激发地质聚合物的缓凝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缓凝剂对地质聚合物浆体流动度的影响均在10%以内;葡萄糖酸钠对地质聚合物浆体凝固时间的延长幅度最大,葡萄糖和蔗糖较大,柠檬酸钾较小;葡萄糖和蔗糖均有增大黏度的作用,且随掺量增加而逐渐增大,葡萄糖酸钠和柠檬
摘要:为探究电絮凝和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机理,考察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活性物质以及电极板的形貌和成分的变化。通过优化加药间隔、电絮凝处理、化学处理及精细处理工艺,有效提高了返排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用“氧化-絮凝”工艺来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减少污染物,调整氧化处理后的返排液pH大小,进行有机无机混合絮凝处理,处理后水中悬浮水质优化,最终处理后水质平均空气渗透率≤0.01 μm2,满
摘 要: 在传统管内螺旋强化传热元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内置齿状螺旋元件换热管,应用Fluent软件在低雷诺数下对换热管内的单液相中流速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探讨了不同齿数对换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齿数C分别为2、3、4和5的齿状螺旋换热管中,在Re=800时C=3齿状螺旋元件换热管的PEC最大(1.420),优于传统传热元件以及其他3种齿数的换热管。 关 键 词:数
摘要:以羟基氯化铝为原料,加入硅溶胶,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出了硅酸铝纳米纤维,通过XRD、SEM和BET对纤维物相、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硅酸铝纳米纤维对刚果红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纤维的物相为γ-Al2O3,这是由于硅元素的存在抑制氧化铝晶型转变,纤维表面具有介孔结构,赋予其对刚果红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去除率为98%。 关键词:静电纺丝;硅酸铝;纳米纤维;刚果红;吸附 中图分类
摘 要:针对射频等离子体单晶体生长炉的射频等离子体反应器壁面温度高并且接通射频电源的导电线圈长期暴露于工作空间会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研究出了新型螺旋缠绕管换热器。首先理论计算螺旋缠绕管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参数,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进行物理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最后根据螺旋缠绕管换热器表面温度数值分析结果,优化其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采用3股螺旋管,螺旋缠绕管换热器高120m
摘 要:铂族金属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以铂族金属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废弃的催化剂中提取这些昂贵的组分变得尤为重要。综述了废弃催化剂载体与活性组分的富集方法,以及富集后如何进一步提炼铂族金属。富集方法主要有湿法工艺、火法工艺与焙烧-浸出,湿法工艺包括载体溶解法、溶剂溶解活性组分法、全溶法;火法工艺包括各种贵金属的捕集。提炼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萃取法、电解法
摘 要:通过实验分析的方式,分析了氯化亚铁诱导聚氯乙烯热特性改性。首先,根据研究需求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材料、制备聚氯乙烯混合物,明确实验仪器与设备、设计实验方法,之后以此为基础,分别分析了PVC/FeCl2复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结晶特性,在氮气条件下PVC/FeCl2复合物的降解过程,以及在真空条件下PVC/FeCl2复合物的降解产物,以期为聚氯乙烯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应
摘 要:硝酸盐型厌氧亚铁氧化(NDFO)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生物反硝化过程,可以在缺乏有机碳源的污水中有效地去除硝酸盐,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为了降低反应的启动成本并提高处理效率,选择厌筑颗粒污泥对NDFO工艺的运行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构建CSTR反应器且连续运行56 d。随后在对比运行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硝酸盐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优势性能的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初始无机碳源
摘 要:为了对剩余污泥进一步资源化利用,采用Fe(II)催化过碳酸钠构建类Fenton体系,在不同Fe(II)和过碳酸钠投加量下,强化污泥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3.0,Fe(II)、SPC投加量为每克污泥0.3 g时,能够显著提高剩余污泥的溶出和水解,SCOD从原始污泥的218 mg·L-1提升到1 017.67 mg·L-1。同时,预处理剩余污泥上清液中蛋白质、多糖和DNA
摘 要: 吡啶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和农药等领域。然而,吡啶废水排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深入探讨了吡啶的化学性质和废水危害,介绍了多种处理吡啶废水的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通过比较它们的处理效率、成本和环境影响,揭示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发展,以期推动吡啶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吡
摘 要:随着磁控溅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靶材的研究和开发受到了国内金属行业的极大重视。传统的金银等贵金属靶材性能难以满足溅射技术要求,且难回收、成本高。本研究介绍的耐蚀铜合金靶材是一种可应用于生物医学中的合金靶材,经该靶材溅射制造的薄膜具有抗菌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廉、无毒、耐蚀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有望替代传统的贵金属以及化合物靶材。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仿金铜合金靶
摘 要: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是减少燃煤工业、柴油发动机等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最有效技术,其核心是SCR脱硝催化剂。然而,烟气中的金属杂质及硫化合物等会造成催化剂的失活,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SCR脱硝催化剂进行改性。由于Ce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储氧和酸碱性能,被广泛用作载体、启动剂和促进剂,在SCR催化剂的研究中是一类常用助剂。本文介绍了SCR催化剂在脱硝反应中的反应
摘 要:氧化石墨烯(GO)作为重要的石墨烯衍生物,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亲水性、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生物兼容性,是当今材料界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材料之一。综述了现阶段GO及其衍生物在环境、催化、生物医药、防腐、聚合物阻燃、CO2捕集、混凝土增强增韧,以及包装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开发绿色、低成本的GO及其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深入探究GO及其复合材料的构效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 键
摘 要:磷酸锰铁锂(LiFe1-xMnxPO4)较磷酸铁锂(LiFePO4)的能量密度更高,低温性能更优异,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LiFe1-xMnxPO4存在导电性差、循环次数低、能量密度提升不明显的问题。首先分析了LiFe1-xMnxPO4的结构特征,然后综述了近年来通过Mn/Fe比优化、导电剂包覆、制备方法优化、元素掺杂和纳米化手段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的相关研究,最
摘 要: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富碳农业作为新兴农业发展模式备受瞩目,其核心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工业领域的电力、钢铁、水泥制造等行业是低浓度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大量的低浓度二氧化碳排放为富碳农业提供了潜在碳源。通过先进的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技术,如化学吸收法及吸附剂的应用,将低浓度二氧化碳转化为满足农业需求的高纯度二氧化碳,用于富碳农业生产,形成 “工业排碳 - 农业固碳” 的良性循环
摘 要: 为解决热轧厂浊环循环冷却水系统在低含磷条件下抑制腐蚀结垢的情况及药剂消耗过大的问题,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电位腐蚀测定和静态阻垢实验研制了热轧浊环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配方,并通过半衰期测定验证水处理药剂配方。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40 mg·L-1的投加条件下,碳钢平均腐蚀速率为0.027 8 mm·a-1,新型低磷环保缓蚀阻垢剂半衰期为20~24h,而一般缓蚀阻垢剂的半衰期为8~10h
摘 要: 结构化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传热、传质效率,低的床层压降和高的机械强度,在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结构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气-固和气-液-固多相催化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 键 词:结构化催化剂; 应用研究; 多相催化 中图分类号:O64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5)01-0157-04 20世纪初
摘 要:杂醇油是生物乙醇发酵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是多种醇类混合物的统称,占乙醇产量的0.2%~0.7%,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根据杂醇油的特性,对杂醇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出来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既可以变废为宝,又可以增加精细化工产品品类。对杂醇油的特性、组成、产生原因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 键 词:杂醇油;分离;提取;利用 中图分类号:TQ223.12
摘 要:氧化铝具有高硬度、高密度和抗腐蚀性等特点,球形氧化铝具有高耐磨性,在化工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喷射法、模板法、气溶胶分解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滴球法和球磨法的球形氧化铝制备工艺和研究现状,并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球形氧化铝未来在流化床反应器或流态化式催化反应中作为载体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球形氧化铝;制备工艺;进展 中图分类号:TQ426.65
摘 要:TiO2是一种绿色、高效、环境负荷小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但由于其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窄、禁带宽度长,仅能利用紫外光作为光催化反应光源,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降解效率低的缺点,针对这一局限性,许多研究学者采用金属离子掺杂、非金属离子掺杂及半导体复合等方法对TiO2进行改性,抑制TiO2光生电子空穴重组,并拓宽可见光响应范围,有效提升可见光下光催化效率。介绍了对TiO2不
摘 要:针对国内某新开发高含硫油田的液相及气相性质、工艺运行参数等条件,明确其高腐蚀风险的运行工况,为制定油田全周期工艺运行方案提供理论参考。通过进行不同采出液含水率、水质矿化度、温度、流速、压力以及气相含H2S/CO2条件下的腐蚀性研究,分析集输系统运行的腐蚀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结合原油中硫成分的主要存在形态,气相中含H2S/CO2、采出液含水率≥70%,是集输系统达到高腐蚀风险的边界
摘 要:针对DJ1-7气井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温度、压力和气流速度的因素下易使排出液中盐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的问题,从水样离子组成、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结垢趋势预测、垢样分析确定结垢主要类型为氯化钠垢,考察不同盐结晶抑制剂种类、用量以及温度对盐结晶形态、结晶抑制率、溶解度的影响,并对优选出的盐结晶抑制剂进行现场试验与应用。实验评价结果表明:盐结晶抑制剂的添加使得氯化钠晶体变得疏松;在
摘要: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饮用水中六价铬(Cr6+)和高氯酸盐(ClO4-)的离子色谱法。对比不同型号的色谱柱、淋洗液浓度和进样体积对2种离子的分离效果,最终采用IonPac™ AS20色谱柱,柱温和电导池温度均为30 ℃,30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等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法进行测定。饮用水水样经0.22 µm聚醚砜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前处理无需柱后衍生,操作简便。六价铬和高氯酸盐在1~10
摘 要: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龙须藤中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的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 5 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 = 35﹕65﹕0.1,流速为0.7 mL·min-1,波长为280 nm。结果表明: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分别在0.10~1.00 g和0.70~7.00 g内线性关系良好,稳定性、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