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与学的关系。教,是教师这一面;学,是学生这一面。在教课当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个没有错;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这也没有错。教师的主导作用跟学生的主动性怎么结合?要偏于哪一方面就不妥当了。回忆我当中学生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英语老师生病了,请了一位代课老师。他第一堂课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左边写个“被动”,右边写个“主动”,当中画一个箭头,表示要从被动到主动。他说:我知道你们平时上课,就是老师讲,
【摘要】语言实践型课堂是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然模样。它能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处,历经从语文知识到语言经验再到个体语言经验的三重转化,展现出深度学习的价值取向;语言实践型课堂的设计不仅仅着眼于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是在“情境温度”“训练力度”“思维深度”和“文化信度”等维度构建的素养课堂;语言实践型课堂主要借助文本理解、现象探究、问题解决、层阶训练这四种活动样态,促进学生用语文高品质地“做事”。
【摘要】语言实践型课堂是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课堂的应然模样,精准把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内涵与特征,确定适切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言实践型课堂的设计要义。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在逻辑可以遵循行文的逻辑、阅读的逻辑、认知的逻辑、生活的逻辑,按照确定素养型教学目标、搭建实践活动逻辑框架、嵌入实践活动支架的路径进行设计。
【摘要】语言实践型课堂评价强调从检验转向促进,从教师主体转向多元主体,从重视反馈转向兼顾前馈。语言实践型课堂倡导科学拟定评价指标,巧妙融合评价任务,合理开发评价工具的设计思路,建议在实施评价时前置评价标准,聚焦评价任务,调动评价主体的积极性。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从语文课程审美对象、审美路径、审美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核心素养之“审美创造”的内涵。以语言文字及作品的形式美为审美对象,以审美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审美活动为路径,以丰富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与形成健康审美意识为审美目标,构成了“审美创造”的素养体系,体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美育价值。
【摘要】分级阅读标准的构建需要考虑读物和读者双重维度。读物维度需要构建文本难度分级指标体系,文本难度分级指标需要结合汉语特点进行确定,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其中,定量指标包括字(词)频、字量、句长等,定性指标包括字、词、句等基本语言结构要素、文体类型、文本内容、文本形式、文本格式等。汉语文本难度分级指标体系,是读者阅读能力表现分级规定的依据。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真实语境问题解决的实用性文本呈现出新的特征:写作功能明确、文本体式多样、写作内容丰富、写作空间开放。实用性文本的写作教学可形成四条教学路径:设计真实语境,发现学生写作问题;呈现写作样例,创生核心写作知识;设计写作学习活动,转化运用核心写作知识;反复修改实践,优化写作问题解决路径。
【摘要】思辨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叙述逻辑的架构以及主旨意图的寄托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重要载体。直面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内容理解零散、人物分析单薄、主旨把握浅表化等问题,通过适时搭建图谱支架、话题支架、资源支架和读写支架,能有效促进小说的深度阅读,发展学生的思辨力。
【摘要】读评单是依据“教—学—评”一致的理念,在整本书阅读中对阅读记录单、教师指导、阅读评估进行整合的一种阅读任务单。读评单的设计使阅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显性化,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和过程进行分析和指导,有利于学生持续、有章法地阅读整本书,以达到以评促读的目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转折结构关系的语段可简称为“转折语段”,常用于叙述、说明和议论等文体中,用来引出对立或相反的观点、情感或事件,恰当运用转折语段,可以极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小学生在理解与建构转折语段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需要澄清和纠正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予以相应的指导与训练。
【教材解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从“甜、乐、泪”等十二个汉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或选择其他汉字进行写作。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旨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能力。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其中《夏天里的成长》从不同方面来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意思;《盼》通过不同事例
【摘要】《匆匆》是六年级下册的课文。作为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其写作的背景值得探析。文章从感情真挚、构思新巧、意象逼真、语言清新四个方面来赏析散文《匆匆》的艺术之美。
【摘要】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不仅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还是他们实现情感启蒙、审美体验、自我认知与社会理解的窗口。《彩色的梦》不仅展现出独特的童真世界和诗意语言,也体现出对儿童成长的深切观照。本文通过解读文本,揭示文本通过隐喻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审美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以期为儿童文学的解读与教学带来思考。
【摘要】20世纪30年代,李廉方在河南省开封教育实验区开展国语、常识合科教学实验,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廉方教学法的实验目的定位于科学化、民族性与现代化,通过重构课程内容、重塑教材观念与创新评价工具,确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经济高效的课程方案。廉方教学法奠定了跨学科学习的历史与经验基础,对理解并推进语文跨学科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
【摘要】提问是学生深化理解、进行反思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文章先介绍了提问策略的基本理论,接着详细阐述了5W1H 提问法、KWL 提问法和布鲁姆提问法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展示了这些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梳理信息,深入理解文本,发展高阶思维。最后通过评价量表与课堂观察,反思提问策略的应用效果,为教师有效使用提问策略提供实践参考。
【摘要】“情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作为一个高频词出现,体现的是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文章通过梳理“情境”的相关概念,结合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对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探究,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实现深度学习。
【摘要】单元作业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阅读课文,发现、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单元作业需要从整体视角出发,注重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规划单元核心任务,明确单元作业目标,设计具有逻辑关联的单元作业内容,研制多元融合的单元作业评价,实现单元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助学案是教师为服务学生课堂学习而设计的学习历程方案,是素养导向下传统教案的升级。助学案主要从学习目标的确定、进阶学习活动链的编制、实践活动的设计、助学策略的选择和过程性评价环节的嵌入等方面展开。助学案的实践让教师从“教学”转向“助学”,让学生从“听中学的浅表性学习”走向“做中学的真实性学习”。助学案从教学方案的变革入手,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理念,探索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变革,成为撬动课堂转型、促进核心素养落实的创新性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的修订与推行,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深刻把握义教新课标的理念与精神,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贯彻义教新课标的理念,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范例。 全书共七章,涵盖了写人记事、写景状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不仅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还倡导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任务的连贯性,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灵活运用技能。探索大单元教学中系列任务的设计,具有重要且迫切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进行江苏省教研室第15 期重点课题“小学大语文大单元系列任务下的系列任务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L239)时,参考了李竹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呼唤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一书提供了一个系统且深刻的视角。该书上篇主要讨论儒家、道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的核心理念,下篇则扩展至教育、文学、民俗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作者不仅聚焦文化与思想理论研究,还将这些文化思想与现代教育、社会治理、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古为今用”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该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应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深入探索文化育人路径,不仅可以为实现立德树人提供理论支撑,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自信心。笔者在完成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鲜明特征及实践策略”(
中国文学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尤其注重仁、义、礼、智、信等观念,这些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传承。在中国文学中,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学作品不仅是审美的对象,也是道德教化的工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例如,在封建社会,文学作品多强调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而在现代社会,文学作品则更加注重
将文学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不仅能够避免纯文学分析的单一性与局限性,还可以理解文学作品是如何反映、影响社会文化的。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文学的解读,还能为当代社会提供文化思考的材料。 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研究视野中的英美文学》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英美文学与文化的交集,作者从全球化、女性文化、跨文化、教育等多重视角对英美文学中的文化进行了研究。作者不仅特别关注美国华裔文学,还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学习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开展跨学科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以其明确的目标性,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乡镇小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也是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基地。德育课程是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和实践雷锋精神的重要平台。如何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融入乡镇小学的德育课程,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如何培养乡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是乡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