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粮食文化是农耕文化的精髓。讲好中国粮食故事,传播好中国粮食文化,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有之义。运用多元化传播平台和渠道,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立体化国际传播渠道,扩大中国粮食文化国际传播力;创新传播内容,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粮食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提升中国粮食文化的国际说服力;加强传播方式的情感共
作者简介: 林雪,女,法学博士,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植树造林史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植树造林是国土绿化行动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探究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植树造林的动因、特点、指导理念、实践举措等,以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植树
摘 要:自201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以来,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在“五个世界”目标指引下推动世界焕然一新,并在“一带一路”实践中夯实合作共赢的基础,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然面临新旧国际秩序转变过程中新安全机制的缺位、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公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存在误读等几方面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我们必须加强新安全机制建设,夯实全球安全
摘 要:反腐败斗争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因素,贯穿人类文明形态发展过程的始终。打赢反腐败斗争不仅关系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而且影响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质量。二十大报告擘画的打赢反腐败斗争的范围层次和惩处6种类型及4个方面关键举措,是一个保障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完整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发挥坚强保障作用,能够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行稳致远。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打赢反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交流以及打造共同市场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也为沿线国家的文化发展与国际传播带来了新机遇。通过从时间、空间、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该类型影片的叙事路径转向,提出借助视角切入小微化、内容架构多元化、时空组接穿越化、传播方式矩阵化、场景展示沉浸化等方式实现“一带一路”纪实影片的叙事传播策略的创新,进而在观念上回应时代要求、服务倡议主
摘 要:随着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吸引力日渐增强,规模稳步扩大。数量众多的来华留学生群体是中国发展的亲身经历者,是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高校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引导与培养,将讲好中国故事理念全面融入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助力来华留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89
摘 要:封禅在封建时代是国之盛事,为历代帝王所重视。贞观十五年(641)准备已久的一次封禅,却因彗星的出现而被唐太宗叫停。其原因与唐代当时流行的星象之学有很大关系。太宗本人信奉星象学,并对星象中所昭示的政治斗争异常敏感。唐太宗晚年在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政治斗争中处置不当,与此次星象异动有很大关系,而当时星象异动在现实问题(包括在太子选择上的诸多问题)的具体映射,为太宗所警惕,这可以对唐太宗的行为
摘 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罢黜”是“排斥”之意,“百家”从流派上讲主要指道、法、名、墨、纵横、杂等六家,从数量上讲则指六家中的诸多分支,而“儒术”指吸收了道、法、阴阳等家部分思想的新儒学的治国之术。这一历史概括的真实内涵是指限制当时不利于治国的道、法、名、墨、纵横、杂等六家之学,而独尊已经吸取各家有益治国思想而成的“新儒学”的治国之术。汉武帝之后的“石渠阁会议”“汉宣帝肯定新儒学德刑并举
摘 要:学界普遍认为秦代迁刑是正刑,而对汉代是否有迁刑以及迁刑成为正刑的时间存在争议。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三三六号墓)》来看,汉代存在迁刑,秦汉迁刑在迁徙地及疠病之迁的程序上具有继承性。汉初较少适用迁刑,“迁”的概念收缩为单一刑罚;随着汉文帝改革与社会背景的变化,迁刑进一步式微。汉中后期,迁刑称谓以“徙”为主,“徙”的概念重新具有“刑罚”与“徙民”两层含义;徙刑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成为减死一等的
摘 要:儒家历来重视“为学之要”和“教人之道”。北宋理学家和关学宗师张载,是儒家重学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现代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教育的研究,几乎涉及了“为学”和“教人”的各个方面,但对内蕴其中的为学精神却很少关注。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张载从为学精神这一视角进行专题研究。张载为学精神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所志至大”“学则须疑”“学贵心悟”,每一个重要特征,都有其现代价值。 关键词:张载;为学精神
摘 要:柏拉图在思想后期选择了一条近乎于背离中期思想的伦理学道路,即不再认可《理想国》中哲人王对德性与理性能力的垄断,而改为《法义》中通过设置法律序曲的方式赋予全体城邦公民实践理性以及完善德性的可能,城邦的幸福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本文将从以下结构主要阐明柏拉图的伦理学观点:中期伦理学《理想国》遗留下的问题造成了晚期伦理学的转向;后期伦理学引入法律序曲作为修正;柏拉图为法律序曲做的一系列形而上学
摘 要:《毛诗注疏》积汉至唐学人治学之硕果,孔颖达等人集其大成,清人阮元合刻儒家核心经典《十三经注疏》,使其位列其三,居《易》《书》之后。《四库丛书》亦收《毛诗注疏》。该书汇集了汉、唐两代学者对《诗经》作出的重要注解,它主要是魏晋至隋唐数百年间汉学《诗经》注释总结性著述,在撰著中大量引经据典来辅助自己的论点。《毛诗注疏》引书看似经学注疏中的小事情,但它却能反映出历代学术传承中的诸多问题,尤其对某一
摘 要:现代社会,网络文学传播中由于道德重心转移滋生了诸多风险,如理性优位的主体沉论,“伪道德”现象中的群体极化,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产业化盗版乱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性扩张下的个人主义兴起、网络群集传播下的群体极化、生成式AI引入网络文学创作等。对此,亟需从行业、平台、制度三个方面探索治理路径,以引导网络文学传播进入更健康良好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现代性;网络文学;传播;道德;转换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刘宋是女性题材诗歌转折的关键期,而鲍照与鲍令晖兄妹是刘宋时期两位大力创作女性题材诗歌的诗人。鲍氏兄妹的女性书写都十分细致地刻画了女性形象,描摹了女性心理,建构了征人思妇的离别情境,展现出了南朝的时代特征。但在不同的性别视角下,他们的女性书写在形象的刻画、诗歌的风格、情感的寄托上有更多不同点,鲍照多借女性形象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不遇之情;鲍令晖则从自己独有的女性视角出发,塑造了更具独立人格、
摘 要:陕西慈善组织的发展,本质上是慈善组织与近代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构。首先,伴随着陕西慈善组织近代化步伐的加快,其负责人经历了从宗教人士到军政人员和商绅的变化过程,近代陕西慈善组织负责人社会身份的多元性,使“慈善”与“社会”两者之间紧密缠绕;其次,以培养受救助者“技艺”为主要救助方式的陕西慈善组织,作为社会生产者的角色日益浓厚,也推动了近代性生产方式在陕西的应用与推广;最后,近代陕西慈善组织通过创
作者简介:刘泉,男,陕西乾县人,哲学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张载哲学、关学与陕西文化、易学研究。 近期,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敬峰教授《关学〈中庸〉学研究》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关学文库》提供的史料,系统地考察了关学《中庸》学,呈现了其整体面貌和学术特质。关学《中庸》学被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置于关学学术思想演进和《中庸》学诠释史流变的双重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