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高度,将它当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涉及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的根本问题。从价值哲学角度看,高质量发展之所以对中国式现代化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总结了千百年来尤其近百年来人类发展的经验教训,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实践的三重矛盾,即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实现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始终将民族工作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民族政策和措施,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经验,也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更为我国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面向愈来愈多在华外国受众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外语译写标准研制,日益成为一项迫切的现实需求。文章首先简述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标准的研制概况,分析了各种译写标准文件名称中的术语使用,梳理了标准研制机构和所涵盖领域内容。然后指出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外语译写标准中存在的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服务不到位、外语语种单一、同质化、译
摘 要:含元殿是大明宫外朝的正殿,地位崇高,1959—1960年和1995—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两次发掘。学界对含元殿遗址有不同的解读,主要分歧在于遗址是否存在早晚分期,以及唐含元殿是否在隋观德殿基础上改拆而成,迄无定论。通过对含元殿遗址台基四周的永定柱柱洞、台面上残存的柱础石及夯土墙这几个重要的遗迹现象进行剖析,发现树立永定柱是为了支撑木制副阶平坐,而由于木制副阶的设置,
摘 要:霸陵(汉文帝陵,即江村大墓)和薄太后南陵经勘探、试掘,发现其四周有一层河卵石平砌而成的石围界,其形制与传统帝王陵墓建设中使用的围沟、垣墙不同,不是本地传统。经与新疆、蒙古高原的“石围墓”的形制对比,推测霸陵石围界借鉴了“石围墓”的因素,这体现出了汉文化对草原文化因素的吸纳,是当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结果;其中,汉文帝个人的思想导向和经历对其陵墓吸纳“石围”文化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帝陵中“独树一帜
摘 要:据对上官婉儿墓志中有关其曾祖父上官弘记载及其他文献的考证,可知上官弘出自天水上邽,早年以文学著称,其在隋文帝一朝之历官均为要职。隋炀帝时期,上官弘活动于江南政治中心,曾为江都宫副监、王世充之佐贰,并与代郡人吐万绪、弘农下邽人鱼俱罗等北人武将关系密切。上官弘在江都之变后为陈稜所杀,与其隋末政治身份及立场多有牵涉;上官弘身为隋炀帝近臣、文学之士,又亲近北人军事集团成员,其身份二重特性或为其隋末
摘 要: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历来都是城市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我们城市建设成绩与问题都高度集中的今天,更是一个需要给予重视的研究课题。无论是建筑、街道等显性的城市景观,还是标签、名片等隐性的城市景观,在消费主义的情境下,它们都呈现出一种“图腾化”的趋势。城市景观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借非历史的历史性元素构成一个错时的幻象,并借此启动某种意义的生产机制,完成对历史幻象的重置。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以消费主义
摘 要:唐代“制度与文学”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和积累,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种研究范式。就理论发展而言,其理论经历了从“文学制度本体论”到“文学制度层位论”的动态发展过程,调正了“制度与文学”单向的研究范式,为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就研究现状而言,唐代文学制度各层位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外层研究重在关注文学的制度环境,缺乏对文学文体性和自身规制的讨论,内层
摘 要:青门萍社是清代晚期陕西西安地区的一个重要诗社,经考定该社的存在时间为1858至1898年,发起人为谭麐,可以确认的成员有33名,主要为地方官员。青门萍社的主要活动有诗歌酬唱、坝上修禊、游览古迹、编定古籍等,其主要成就集中在诗文、书画金石研究、古籍整理等方面。青门萍社对清代晚期陕西文化圈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民国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青门萍社;清代晚期;陕西文化圈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云南兴蒙蒙古族是杞麓湖滨农耕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之一。元明清以来,随着当地蒙古族的农业开发,杞麓湖西畔的蒙古族聚居地逐渐成为滇中的重要粮仓,然而,严重的水旱灾害常常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兴蒙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应对主要包括生活经验的传承、自然崇拜的祈愿和日常生活的禁忌,这些旱涝灾害的民俗文化应对一方面能较好地使民众意识活动脱离对特定事件因果的沉浸,调节当地群众的消极情绪,提升安全感,成为居
摘 要:长期以来,秦巴山地居民饱受缺碘之害,除了传统关注视域下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瘿病)外,地方性克汀病在当地也非常流行;明清以来的山地开发运动更使得碘缺乏病加剧。秦巴山地碘缺乏病加剧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更为直接的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开发模式;选择含碘量较低的河水而非富含碘元素的泉水作为水源;以富集碘元素能力弱的玉米为主食;几乎不含有碘的四川宁盐销售进入秦巴山地,并被作为主要食用盐。碘缺乏病是秦
摘 要:自北宋张载创立关学之后,八百年间,薪火相传,绵绵不绝,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学派如何争论,关学总蕴涵着崇使命、重创新、尊礼教、求致用、贵节操、善博取的基本精神。在关学精神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关中书院是关学复兴的文化成果,传承关学精神的学术高地,承载书院文化的学府典范,荟聚三秦知识精英的人才宝库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珍贵文物。关中书院在三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传承关学智慧和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因其符合现实需要,故历来受到封建帝王、官吏和儒家学者的重视。当代社会中,尽管传统民本思想不再具备适合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及土壤,但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传统民本思想可以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从儒家传统民本思想到马克思主义
摘 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战略与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兴旺”不仅是解决乡村问题的前提,也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品牌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兴旺”。本文从消费者品牌认知视角入手,提出假设,构建广告品牌认知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模型,以乡村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对统计结
摘 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提出和部署,为乡村现代化发展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改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多样化和持久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明的活态传承,对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因村制宜、精准施策,让身有所栖的美丽乡村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有“颜”更有“智”,为传统村落探索了一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的农村现代化
摘 要:《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对离婚冷静期制度进行了规定,该项制度的实施使离婚程序更加的人性化,旨在缓解夫妻间因一时冲动而选择离婚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有利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但在具体实践中,该项制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司法工作人员存在认知偏差等。本文分别从制度内容、实际适用、配套机制三个侧面切入,探讨离婚冷静期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从完善离婚冷静期的制度内容,提升其可行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