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农广校农民中职教育招生 2.4 万人,在校生达 5.9 万人。近年来,各级农广校克服机构改革冲击、办学政策限制瓶颈,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办好农民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实现稳步增长,培养了一大批扎根一线的乡村人才。 拓宽招生渠道,筑牢培养根基。稳定并扩大招生规模,是保障农民中职教育持续发展、为乡村输送
编者按:农民职业教育是优化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量结构的现实需要,是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各省在招生动员、争取政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中高职贯通,探索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本期遴选河北、安徽、河南、甘肃、江西等地的农民中职教育实践进行展示,敬请关注。 河北省农广校多年来坚持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以推动高素质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重要指引。近年来,安徽省农广校立足新形势促进新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厚植体系办学优势,坚持提升内涵质量,持续推进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开拓创新办学渠道,推动全省农民中职教育稳中向好,为助力安徽省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
近年来,河南省农广校坚持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为抓手、以教改试点为突破口,聚焦主业,科学谋划,扎实开展农民中职教育,探索河南特色农民教育模式,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河南省农广校紧抓农民中职教育不放松,坚持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目前开设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等7个专业。2021—2023年累
近年来,甘肃省农广校始终坚守中职教育是农广校的办学基础不动摇,全省农广校办学人员努力克服新生代农民学农动力不足、青壮年农民工学矛盾突出等一系列困难,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与学历教育相互衔接的培养机制,坚持“送教下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扩大招生对象,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产教深度融合,力争做到高素质农民培育和中职教育双促进、共发展,为甘肃省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 一、持续夯实办学基础 (一)争取政
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宿迁分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农广校部署,在省农广校指导下,紧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促进乡村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始终坚持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两手抓,形成以高素质农民培训为“主体”、以农广校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和南京农业大学函授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2011年至今,成人中等学历教育累计招生4860人,毕业生3841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主体,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应树立“四个观念”,让农民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科技应用能力,在农村兴办产业、发展产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益,持续增加其收入,促进农业更高效、乡村更美好。 (一)理思路,树立全局发展观念 各级农广校长期与农民打交道,最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意愿。农民在参加各类培训后技能得到
江苏省如东县围绕全县农业七大产业发展需求,在稳产保供方面,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蔬菜产业,在地方特色产业方面,着力发展果蔬、畜牧、渔业、蚕业特种养殖和花卉产业。如东县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质量效果提升为中心,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规模和培育绩效逐渐显现。 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民培育体系。如东建立了以县农业农村局为主管部门、以县农技推广中心(县农广校)为主的培训平台,以科研院校、县域内省市县三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