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抓住数据发展新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积极培育未来产业,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 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强调, 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此优化资源配置, 发展新质生产力。随着大数据、
[目的/ 意义] 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都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和目标, 探索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有利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和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更好更快发展。[方法/ 过程]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 结合数据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 从技术、人才、资本、创新4 个方面阐述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逻辑, 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规划相应路径。[结果/ 结论] 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技术进步、人才催生、资本深化、生产扩展等方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应以技术创新突破为关键、数字人才建设为重点、资源整合利用为手段、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等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
[目的/ 意义] 当前,人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呈现多元化,但大多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回应。分析与新质生产力议题有关的教育理念、体制乃至更为微观的课程建设, 有助于触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内在逻辑实质,为科技人才培养议题提供些许启发。[方法/ 过程]利用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内涵及历史规定性的定位, 探讨其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联逻辑,针对专业教育的弊端探索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结果/ 结论]受制于制度政策、教育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高校在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的协同上还显不足。科技人才培养步伐落后于知识更新与市场的变化速度,成为制约我国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选择的基本权利,从培养理念、管理制度与课程结构层面切入,实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结构的弹性及灵活性,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与基础能力以及跨学科视野。
[目的/意义]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结构,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方法/过程]首先,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凝练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其次,运用百度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ERNIE-bot4.0对新质生产力相关论文进行关键词提取;第三,运用随机块模型对关键词共现矩阵的结构对等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对关键词共现网络和组合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的研究重点;最后,探讨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的层次结构。[结果/结论]新质生产力相关研究紧紧围绕习近平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核心内涵展开。文献全文本关键词共现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词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占据共词网络的核心位置,是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内涵,是学术界研究的核心。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和绿色发展等关键词位于共词网络的次核心位置。结合词频和组合关系网络分析结果可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重要内涵,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新质生产力主要内涵,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内容;人才资源和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的重要外延,是学术界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处于边缘位置的治理体系、对外开放等代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需求。
[目的/意义]推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的重要议题,因此探究相关科技政策逻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政策文献量化分析方法,按照“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的分析框架,结合数据要素“收—存—治—易—用”循环价值链的逻辑,对政策如何推动数据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逻辑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中央政策主体较为分散,数字经济发达的地方政府推动作用明显;供给面政策工具和环境面政策工具是主要政策工具;“数字创新”“数据应用”“数据交易”和“数据治理”为主要政策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的布局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未来可优化“主体—工具—目标”体系,以及普适性政策工具和特殊性政策工具的组合,提升政策效率。
[目的/ 意义] 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的改变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给个人信息管理带来了过载和压力等问题, 引发个人信息回避行为。探讨信息过载和系统功能过载等对个人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机理, 有助于理解个人信息回避行为的发生过程和触发机制、优化信息推荐服务和信息管理工具使用体验。[方法/ 过程]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 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影响个人信息回避行为的关键因素, 建构个人信息回避行为产生过程的理论模型;再借鉴压力源—应变—结果理论框架, 通过定量研究验证个人信息回避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结果/ 结论]信息过载和系统功能过载正向影响情绪压力, 进而导致个人信息回避行为, 心理弹性负向调节系统功能过载和情绪压力的关系, 信息素养负向调节信息过载和情绪压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为理解个人信息回避行为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为个人信息管理实践、信息推荐服务和信息管理工具优化完善提供启示。
[目的/意义] 探索社交媒体用户的算法意识对其自我隐瞒行为的影响机制, 有助于完善我国多元共治的算法治理体系, 并从理论上为社交媒体用户隐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过程] 基于隐私计算理论(Privacy Calculus Theory),探究算法意识对社交媒体用户自我隐瞒行为的影响机制, 并考虑了平台信任的调节作用。通过收集730 名社交媒体用户的调研问卷, 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算法意识对隐私关注、感知收益、隐私风险信念、自我隐瞒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感知收益对隐私风险信念无显著影响;隐私风险信念在算法意识与自我隐瞒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隐私关注和隐私风险信念在算法意识与自我隐瞒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平台信任负向调节算法意识对自我隐瞒的关系。
[目的/ 意义] 通过分析虚假健康短视频特征对用户多重风险感知的影响, 探究多重风险感知对用户分享意愿的影响,为虚假健康短视频治理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抖音平台采集虚假健康短视频,经过处理开展用户试验,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短视频特征对用户多重风险感知及分享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 第一,虚假健康短视频的作者头像、视频形式、配音形式、标题语气分别对用户的心理、生理与资源风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者认证对用户多重风险感知的影响不显著。第二,用户生理、资源风险显著负向影响其分享意愿,而用户心理风险显著正向影响其分享意愿。第三,多重风险感知在虚假健康短视频特征影响用户分享意愿的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目的/ 意义] 将中医四诊合参诊断理论应用到社会诉求数据价值挖掘过程, 为数据赋能决策提供系统性指导思路。[方法/过程] 首先,剖析四诊合参理论对数据价值挖掘的效用, 构建包含“四诊” 和“合参”5个层面的理论模型; 其次, 基于统计分析、主题分析、情感分析、预测分析和知识组织搭建社会诉求数据挖掘的技术框架; 最后, 爬取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的社会诉求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并搭建原型系统。[结果/ 结论]将四诊合参理论应用到社会诉求数据分析方面的可行性强, 不仅拓展了四诊合参的应用场景, 也为政务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了实践方案, 创新数据驱动决策的路径与研究视角。
[目的/ 意义] 本文探索一个有效处理混合标签及复杂样本的分类模型, 旨在为虚假新闻检测的实际应用和分类识别的理论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 过程] 本文采用两阶段识别过程, 通过减负训练方法对复杂样本进行分类。第一阶段从语义、主题和情感3 个维度提取特征向量, 构造多目标匹配优化模型, 以Pareto有效为准则分离混合标签并建立强减负和弱减负环境; 第二阶段分别在两种环境下构建异构图神经网络对复杂样本进行识别。[结果/ 结论] 使用Fake News Corpus数据集验证得到: 减负训练能明显提升神经网络的性能; 两阶段过程可以有效处理混合标签。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从无序自发的探索阶段进入有序规范的正式探索阶段, 在此过程中, 数据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并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探究我国数据安全政策与科研的协同情况, 能够为推动我国数据安全科学研究和完善我国数据安全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本文以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547部政策和2466篇科研论文为样本,结合NMF 主题模型和Word2vec模型,分别对政策文本和科研论文进行主题识别,并通过相似度计算方法探究我国数据安全政策和科研主题演进与协同的情况。[结果/结论]数据分析发现, 我国数据安全政策与科研主题呈现出协同一致、协同演进的关系, 并且在数据要素和跨境数据流动主题中出现了明显的科研推动政策的协同趋势。
[目的/意义]建立合理的预期收益分配,对于联邦计算中达成合作意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本文针对联邦计算中的预期收益分配问题, 提出了模糊修正的Shapley值模型。首先, 模型通过加入预测准确性、应用场景以及市场环境因素,反映数据供应方对于数据产品价值的直接贡献以及外部环境对数据产品收益的系统性影响;其次,加入预测稳健性、数据信用度、数据投入因素, 反映数据供应方合作投入和信用水平对数据合作开发的间接推动力;最后,针对交易撮合期间预期收益难以准确衡量的问题,模型使用模糊数进行预期收益的模糊表达,为数据供应方提供更稳定的预期收益分配结果。[结果/结论]通过仿真实验发现, 本文提出的模糊修正的Shapley值法的预期收益分配模型可促进形成较为合理的预期收益分配方案。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共享伦理秩序建构, 旨在强化共享参与主体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规范共享过程与规约主体间际关系。科学数据共享是新型数据赋权场域, 数据共享风险及不确定性增强, 为避免数据共享及重用伦理失序问题,科学数据共享伦理秩序建构亟不可待。[方法/过程]在阐释科学数据伦理秩序内涵与属性的基础上,论证科学数据共享伦理秩序建构的实然基础与应然要求,系统论述科学数据共享伦理秩序的建构进路。[结果/结论]科学数据共享伦理秩序建构需要遵循理念公平、过程公正与结果正义的基本价值准则,以制度契约保障有效性、以激励机制确保可实施性、以平台互惠共生治理逻辑实现可控性。
[目的/意义]分析当前应急体系发展存在的痛点, 探寻应如何利用应急情报加以解决, 进而构建适应我国社会实际情况的应急情报体系。[方法/过程]通过对各地《“十四五” 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文本分析,分析当前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 利用场域理论要素的特征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和方法,以期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急情报体系。[结果/结论]应急情报不应仅局限于应对突发事件,同样也应为应急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决策。针对这个目标, 应明确应急情报体系的场域、形成应急情报体系的惯习,从而促进应急情报体系场域内的资本转化。
[目的/意义] 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 对于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我国31 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 基于“政策—科技—产业” 联动视角, 采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混合方法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 ①单一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要素并不构成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必要条件; ②引致科技人才流动路径有6条,进一步提炼为3 种类型, 即“政策—科技—产业全能型”“科技驱动型”和“政策引导—产业促进型”; ③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促进路径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试点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异质性特征,各类型路径联动效应明显, 政策和科技子系统要素的核心作用相对突出, 但产业与科技子系统互动性有待强化。
[目的/意义]信息检索课承担着支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任务。然而, 信息检索课目标达成度并没有得到阶段性的持续提升, 这影响着其对其他环节的支撑。由此, 探索高校如何基于学生信息行为获取规律提升信息检索课程目标达成度成为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方法/过程] 本研究以学生信息获取行为规律出发, 结合新型技术对信息检索课程的影响, 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例, 分析信息检索课目标达成度形成机理,重点关注信息检索课目标达成度提升策略。[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 信息检索课目标达成度取决于学生信息获取行为规律和信息获取满意度。由于信息检索课目标达成度并未紧跟数字时代变化做出调整,使得知识点与专业毕业达成目标匹配性不强。同时,信息检索课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将新型技术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要求。
[目的/意义]冲突性健康信息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愈发凸显, 但鲜有研究对其展开系统性梳理与分析, 本文跟踪国内外冲突性健康信息研究进展, 发现现有研究已经取得的成绩,提出未来值得关注的潜在研究方向,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冲突性健康信息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对冲突性健康信息的定义、产生原因与类型进行了较为概括性的归纳。[结果/结论]未来可考虑从跨学科理论整合开展冲突性健康信息研究、冲突性健康信息背景下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研究和冲突性健康信息的干预策略研究3个方面对冲突性健康信息做进一步研究。
[目的/意义]系统审视并分析国外冲突性健康信息研究的现状、热点以及前沿,以全面把握该领域的发展情况, 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方法/ 过程] 在Web of Science 和Elsevier Science Direct两个外文数据库中检索冲突性健康信息的研究文献, 利用VOSviewer 可视化工具分析文献的发文趋势以及研究热点和前沿,并对这些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的阐释和说明。[结果/结论]国外冲突性健康信息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研究热点包括: 冲突性健康信息产生原因和来源研究、冲突性健康信息对公众健康认知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冲突性健康信息下的公众健康决策研究以及冲突性健康信息应对和治理研究。研究前沿涵盖了不确定性视角下的冲突性健康信息、冲突性健康信息的延滞效应以及跨学科理论的冲突性健康信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