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品质改良是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小麦籽粒淀粉特性是决定面条品质的重要因素。淀粉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Wx-B1b基因为控制小麦直链淀粉含量的主效基因。为明确该基因在龙麦系列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育种和品质改良提供有用信息,利用Wx-B1b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了153份小麦品种(系),并对该基因在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遗传背景下淀粉特性的影
摘要: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抗线虫大豆品种(系),以2020-2021年抗线虫大豆品种(系) 11个主要农艺性状的5点试验数据均值为评价指标,利用雷达图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最大、单株粒重最高、SCN指数与倒伏级别最低的品系为17-665,其综合评价和产量数据排名均为第1,说明该品系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较其他品种(系)突出;产量排名第2位(2020年)和第4位(2021年)的品系为
摘要:为探究硅肥高效利用,促进水稻增产及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以稻壳为原料的可溶性硅肥为研究对象,选取五优稻4号为供试材料,通过对水稻不同时期及施用不同浓度稻壳可溶性硅肥探究其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大区试验不设重复,于分蘖期(7月13日)分别喷施可溶性硅肥1.5 L·hm-2(A)、3.0 L·hm-2(B),分蘖期和抽穗期(7月29日)两次喷施可溶性硅肥1.5 L·h
摘要: 为促进黑龙江省小豆产业提质增效,以龙红豆4号和冀红352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22和2023年进行硫酸锌施用浓度和施用次数效果试验。2022年,设置5个ZnSO4浓度(质量百分数为0%,0.1%,0.2%,0.3%和0.4%),在结荚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其对小豆产量因子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施用浓度(0.3%)。2023年,在结荚初期、结荚中期、结荚初期+结荚中期,进行叶面喷
摘要:为促进作物稳产增产,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免耕(NT)、浅耕(ST)、深耕(DT)]及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T)、秸秆离田)]下,黑土区土壤剖面(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养分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在各耕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处理依次为NT-T、DT、ST-T和DT;全
摘要:为有效解决猪场肥水排放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将猪场肥水作为追肥施用于农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猪场肥水施用量(按氮素计)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土壤化学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研究猪场肥水替代矿物氮肥还田利用效果与最适宜施用量。试验设计4个处理,对照组(CK)[施用1倍氮需求量的化肥(氮施用量 153.1 kg·hm-2)]、处理1(T1)[施用1倍氮需求量的肥水(氮施用量 153.1 kg·
摘要:为加强绿豆育种性状选择,以绿丰2号、绿丰5号和JLPX02绿豆为试验材料,选用3个浓度的烯效唑进行浸种,采用大田试验,测定供试绿豆的14个农艺性状,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性状的综合评价,研究烯效唑处理下绿豆农艺性状表现的稳定性及各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分枝数、根重、根瘤数、单株荚数、单株鲜重和单株粒重6个性状在3个品种(系)中均发生大幅度变异,稳定性弱;主茎节
摘要:为提早做出春霜冻预判以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利用2016-2023年沧州市春季气象资料,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TS评分等方法,对沧州市春霜冻特征和预报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及检验。结果表明,沧州市春霜冻发生在3月至4月,结束日期主要在3月下旬-4月上旬,多发生在晴朗、软风、低湿的天气背景下,空间上呈西多东少的特征。以单因素最低气温判定春霜冻是否发生时,多年平均差值(最低气温与最低地温)并非是最优指标
摘要:为建立优异软枣猕猴桃雄株综合评价体系,初步筛选保存的长白山山脉帽儿山区野生雄株软枣猕猴桃资源,以25份雄性软枣猕猴桃为调查对象,参考《猕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调查方法对全部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一年生枝阳面色泽以褐色系列为主,皮孔多为浅黄色或灰白色的小皮孔,皮孔形状则以短梭形和椭圆形为主,且多在枝条上排列较为密集。一年生枝横截面表型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芽座多
摘要:为促进天山蓝刺头种子的播种育苗及园林应用,以天山蓝刺头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浸种时间、浸种温度、土壤含水量、播种深度和育苗基质类型探究种子的萌发出苗特性,根据萌发率、萌发势分析最适萌发出苗条件。结果表明,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天山蓝刺头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逐渐升高,浸种36 h时出苗率最高,为81.70%;随着浸种温度的升高,萌发率和发芽势逐渐降低,以室温(25 ℃)处理萌发率和发芽势最高;土壤含
摘要:为促进旱地红花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墨玉县开发区试验田进行全生物降解膜、普通PE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通过对红花地土壤含水量、生物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探明全生物降解膜对旱地条件下红花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在红花种植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墒、增产效果,全生物降解膜处理对水分、植株鲜重、干物质和产量的作用均低于普通PE膜处理,但显
摘要:紫孢侧耳是食药兼用真菌,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为了进一步开发这一自然资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实验室保存的一株紫孢侧耳菌种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确定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6种供试碳源中,紫孢侧耳菌丝以利用多糖即淀粉生长最好,淀粉最佳添加量为20 g·L-1;在6种供试氮源中,菌丝在有机氮源中的长势更好,其中以添加酵母浸粉的长势最佳,酵母浸粉最佳添加量为8 g·L-1;MgSO
摘要: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条件较好,资源丰富,但仍存在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化,森林、草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空间,本文简析了国内外生态环境修复的现状与趋势,按照《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结合黑龙江省自然地理格局,探讨分析了森林、草地、湿地、水、农田和城镇6个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恢复功能等生态
摘要:为了应对“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教育的挑战,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新工科和新农科的理念,以及农业机械化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主要涉及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以及教学与实践结合的不足和“新工科+新农科”工农融合层次的不明晰等问题。基于这些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策略,包括引入智能化信息技术和跨学科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和团队协作,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
摘要:核心课程的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级植物生理学为例,分析该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核心理念,提出了核心课程建设思路。该思路将思政育人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通过引入国家级精品课程、相关教学视频、原创教学资源、最新科研成果等,构建了线上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全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考核方式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以上课程建设,将专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理念由封闭走向开放。这一变革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都亟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以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课程为例,基于大数据应用,反思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新路径,通过分析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创新,进而在培
摘要: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害影响,其中穗腐病是常见病害之一,会造成玉米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该病害致病菌种类繁多、致病机理复杂。从经济、安全、有效的角度,抗病育种无疑是最佳选择。因此,围绕玉米种质资源对穗腐病的鉴定评价和抗病位点发掘进行总结,对加快抗病育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玉米穗腐病的危害和防治、国内外穗腐病优势致病菌、我国各区域优势致病菌、国内外已鉴定的抗穗腐病
摘要:我国大豆单产较美国有很大差距,为打破我国大豆生产的困境,提高单产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我国与美国典型高产大豆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大豆单产高于我国大豆单产的原因是大豆品种具有抗草甘膦、高耐密、抗病性好和适应性广等特性,且还具有自然地理条件优异、灌溉技术与管理和田间管理较好等优势。通过分析影响我国与美国大豆单产的原因,提出我国大豆品种育种的未来方向应该注重耐密性和抗草甘膦等。在大豆栽培
摘要:糜子是重要的救灾救荒作物,也是北方旱作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作物。为深入推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糜子生产和产业发展,本研究针对该地区糜子种植过程中遭遇的6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估。针对每种灾害类型对糜子生长情况的影响、采取的防治措施,以及种植管理中的关键注意事项3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农户田间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合理推进相关气象灾害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摘要:为了促进机收玉米杂交种牡单27高产栽培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介绍了牡单2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牡单2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以玉米自交系My313为母本,以玉米自交系gl2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适合籽粒机械收获的玉米新品种。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 437.4 kg·hm-2,较对照品种益农玉10号增产2.9%;于2022
摘要:鲜食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加工价值,是黑龙江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种植规模逐年增加,特别是2024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国鲜食玉米供应基地”,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工企业不断增加,产业加工的链条延伸、细分,是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本文以寒地“一季双收”生态栽培技术为切入点,分析该技术在“抢前延后、错期授粉、提高复种指数、一膜两用、降低综合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