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各地美术工作者积极进行相关题材的创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如中国国家画院“守护好一江碧水——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展出了139件反映长江自然、历史、人文的美术作品,彰显了长江文化的历史风华,描绘了长江沿线的
202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五周年之际,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实施的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以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为主体,邀请长江沿线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著名艺术家共计160余人参与,以选题策划、采风考察、写生创作、研讨总结、课题研究、巡回展览的方式顺利展开。经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严格把关,共计139件作品入选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与观众见面。2024年
历史上,重要的江河大都孕育、承载着文明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之一,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长江流域孕育出来的文明,贡献出迷人的美术形式与造物知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精神图谱。新时代对长江的关注,与国家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相关,主要围绕“山河巨变”“广阔江像”“洪流逐梦”“丰腴记忆”“气概人民”等“磅礴长江”之精神展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努力中,
长江,积淀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文化变迁和精神凝练的厚重底色。为挖掘“长江精神”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创作出体现新时代“长江美学”精神的文艺精品,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守护好一江碧水——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展出了百余件反映长江自然、历史、人文的美术作品。而江苏省国画院则历时一年之久,组织院内31名画家,分为五个小组,深入长江沿线实地写生,创作完成了长125米、高1.2米的《长江春色图》。上述展览和画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来我们“同饮一江水”,共筑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大型画卷《长江春色图》以宏阔的画面展现出长江流域的“沧桑巨变”,勾勒出一幅弘扬长江文化生动精彩的春色画卷,其特色还在于集诗书画印等传统中国画元素于一体,成为当今中国画坛主题性创作创新融合的新成就。具体来说,从整幅画面的构成上,画卷前端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画卷作序并书写;中国书法家协会主
对话Dialogue 【编者按】 在河南美术界,刘杰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自幼酷爱绘画,从最初的摸索到后来的专业深造,再到成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的领军人物,这一路走来,他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他的艺术之路,既是他个人才华与努力的体现,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刘杰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组织才能,推动了河南美术的跨越式发展。他不仅在创作上精益求精,更在美术事业的推广与组织上
【编者按】8月29日,由《中国美术报》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画院主办,广州画院美术馆承办的“高峰之路——2024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全国巡展(广州站)”在广州画院美术馆开幕。83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参展艺术家作为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名家,以人物、山水、花鸟,以及展现都市生活与现代景观不同的题材内容,工笔、写意、没骨等不同的技法风格,共同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画发展的特点和面貌。首站已于8月4日在哈尔滨
高峰之路——2024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作品选刊(二)
过往风流Past Stories 立秋时节读了北宋书家薛绍彭《元章召饭帖》。读帖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细读此帖,笔墨线条中,文人间的交往、写信人的性情、不加修饰的生活细节,有时还有“不可与外人道”的私密性,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薛绍彭写这信札的缘起是米芾组了一个饭局,请几个好友吃饭。巨济不太想去,薛绍彭便写了封信差人送给友人,嘱咐巨济一定要去: 元章召饭,吾人可同行否?偶得密云、小龙团,当携往试
“萌”文物 “Cute”Artifacts 蝉,又称知了,是一种生于盛夏时节的鸣虫。在古人看来,蝉是一种灵物,蝉卵在土中变为幼虫,蛰伏四五年后幼虫钻出地面,爬到树上蜕变为成虫,然后羽化再归入土中,如此周而复始。在古人看来,蝉有着复生的功能,并以蝉的羽化来比喻人能重生。此外,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其《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德”,即文、清、廉、俭、信,将蝉喻为君子。 鉴于此,古代蝉形物的用途主要有两
美好时节Days to Remember 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露”,即露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里解释了白露名称的由来,秋天属金,金色为白,因此秋天的露水被称为“白露”,同时也预示着天气开始转凉。 与此同时,白露也宣告农事的繁忙,正所谓“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白露的到来也意
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的结项成果,内容上,全书分为七章,分别从美术制度的历史前缘、美术机构的建设和发展、美术的体制与创作、美术的出版与期刊传播制度、美术展览制度、美术批评制度、美术会议制度展开研究。全书梳理了当代美术发展中美术政策、机构、出版、展览、会议等制度性因素对美术的影响,及其是如何对美术的存在方式和生产过程产生作用的。在研究框架上,该书以纵向的美术制度的阶
本报讯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与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美美与共——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于8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迈步新时期、奋进新时代四个篇章,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门类,共汇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盟员美术作品150余件。 长久以来,民盟始终坚持“以文艺之光,铸
本报讯 8月30日,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与到访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一行进行座谈,双方就“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金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展览”的筹备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书法篆刻所艺术家赵际芳、梅跃辉;西泠印社社委会艺术创研处处长丁竹英、社团事务处古菲参加座谈
本报讯 8月28日,由《雕塑》杂志社、浙江菜根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中国·东阳)第二届中国雕塑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东阳木雕小镇举办。同期举办了“2024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暨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泛雕塑艺术交流展”。 第二届中国雕塑产业发展大会在继承第一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创新形式、丰富内涵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对活动内容进行升级创新。国家级行业协会负责人、全国美术院校
江山如画——北京画院典藏精品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 8月26日,由国家大剧院和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江山如画——北京画院典藏精品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东厅)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北京画院自1957年成立至今70余位艺术家创作的80余件(套)院藏国画、油画精品佳作,其中不乏齐白石、于非闇、李可染、黄永玉、靳尚谊等享誉国内画坛的名家经典力作,还有北京画院中青年艺术家们创作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展览以“借古开今
本报讯 9月4日,“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在故宫博物院开幕。中国古代描绘女性人物的绘画,在广义上被统称为仕女画,是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影响的经典画科。从六朝的秀骨清像、盛唐的秾丽丰肥,以至宋元的端严秀丽和明清的纤细娇柔,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塑造了众多佳人形象,更反映出各时代随政治、习俗、风尚更迭,女性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的变迁。展览分为“文本
本报讯 9月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承办的“书道薪火——2024中国国家画院与怀柔区教委书法进校园合作项目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2020年9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就与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开展了“书法进校园”项目。此后,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组织艺术家与怀柔书法教育基地共同组织“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艺术品套装进校园”活动,选派艺术家以授
本报讯 8月28日至9月8日,首届香港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在香港举办。本届展会五大单元遍布全港多个文化艺术地标,除主画廊单元外,“艺构之旅”单元在维多利亚公园与艺穗会天台展出10件大型公共雕塑,吸引众多本地居民及游客与之近距离互动。位于艺穗会的“艺拓现场”单元以及位于亚洲协会香港中心的“影像单元”也推出特别展览与放映节目。此外,“大湾区艺术周”单元的画廊与机构推出诸多展览开幕及特别活动,包括专场导赏
在“博物馆热”的背景下,文创产品逐渐热销,并超越了过去单纯的旅游纪念品范畴,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创产品将艺术价值与实用机制完美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文创产品,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潮虎想象”等,包括日用、文具、文物版乡村特产、食品等,共计817种、46905套,且多款产品成为每年的“爆款”。除此之外,
本报讯 8月29日,“时空追遗·致敬黄笃初百年影像展”在湖州市博物馆(市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特邀史民峰、周仰和孙尧三位摄影家与湖州市博物馆(湖州市美术馆)馆藏黄笃初的摄影作品进行一场跨时代江南往事追溯遗迹的对话展。展览分为古迹篇、山水篇、园林篇三个板块,展现近百年来城市的种种变迁,并试图在展现历史魅力和文化底蕴的同时,深化公众对江南地区社会变迁的了解,传承和弘扬江南地域的人文精神。 黄笃初(1
本报讯 9月8日,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美术馆、浙江大学书法美育馆/陈振濂书法美育馆主办,西泠印社作为学术支持的“金石墨韵——林如书法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林如近年创作的书法作品9组66幅。展出作品以篆书、隶书、楷书三种书体为主,辅以篆刻题跋和拓片题跋。巨幛大幅与细楷小字兼具,力图出入古典,又注重现代创作之视觉“张力”,使作品具有阅读和艺术观赏的双
本报讯 8月31日,“游心——陈辉作品展”在北京壹美美术馆举办。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担纲策展人,呈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辉教授的作品,包括其以纸浆为材料的新近大型雕塑创作,以及代表性雕塑作品共计近30件。在陈辉近期的创作中,纸浆的特性赋予他新的创作灵感和作品面貌,以兼具恢宏与玄灵的空间造型,呈现出东方式的闲隐气质。陈辉善用材料质感的对比,将温厚粗糙的纸料与锃亮明润的不锈钢外表相
本报讯 8月30日,“惊艳——张桂铭艺术回顾展”在海派艺术馆举办。本次展览不仅全面回顾了张桂铭的艺术生涯,更深入探索了其艺术与海派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张桂铭(1939-2014)生于浙江绍兴,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入上海中国画院。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刘海粟美术馆执行馆长。展览汇集了张桂铭的中国画、书法等百余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独特艺术风格和创
本报讯 9月6日,刘小东个展在北京诚品画廊举办。此次展览展出刘小东对东北老家等地的写生创作作品,除近30组画布与纸上作品外,也将展出两部纪录片以及相关日记、草图等珍贵资料。 刘小东出生于辽宁,近30年来他不断巡走世界各地观察与写生,描绘了各种真实而平凡的人物。他倾心于宏大、具社会意义的主题和题材,例如经济的变革、时代的变迁、城市化洪流中的乡间小镇和人物。他的作品朴实自然,强有力地洞察现实,展现出
近日,由中国国家画院、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报》社、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书写新史诗——高少珂篆刻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作为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的入选项目,展览展出了青年艺术家高少珂100方篆刻作品,包括古玺印、秦汉印、流派印。作品别具匠心,综合了传承性、时代性与个性
真正在学术研究层次上关注先秦玺印应始于元代。元人俞希鲁针对吾丘衍“三代无印论”提出了商榷意见,他在《集古印谱》的序言中,认为苏秦佩六国相印,“殆亦周之遗制”。为什么这种讨论不仅在欧阳修《集古录跋尾》阙如,甚至在南宋赵明诚与洪适等人那里也无甚识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玺印的观念变迁。 自古以来,玺印皆用于取信以利决断,具有鲜明的实用功能。《释名》云:“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者
名课荟萃 【编者按】《水墨人物写生》课程是湖北美术学院2020年度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众所周知,水墨人物写生对于艺术院校中国画专业本科生来说是难度极大、专业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如何架构课程,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逐渐掌握课程要义?又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调整观察方法、体验水墨意蕴与认知水墨艺术内涵,以至于慢慢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探究水墨技法,促使其能够在各自不同的水墨手法中实现水墨语言的多样表达?这些
广东美术馆“厚观达物——艺术示范课系列活动”从2015—2023年间共举办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水彩六大系列示范课,邀请32位名家共开25场专家艺术示范课,服务公众约4000人次,整理开发线上教学资源12套。艺术示范课系列活动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艺术文化需求,同时增强了公众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认知和理解,深受观众喜爱。 与学院内开展的艺术示范课程相比,广东美术馆举办的艺术示范课并非
名师简介周午生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 没骨花鸟画,最初起源于北宋徐崇嗣。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徐熙作花卉“更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徐崇嗣承熙变格,不使用墨线进行勾勒,而是直接用色彩进行创作。“不用墨线,直以彩色”,这比较直观地呈现了没骨画的技法特征。 我认为没骨画的“没骨
美育现场Presence of Art Education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体卫艺劳处和内蒙古自治区学校美育教学与实践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市教育局、霍林郭勒市委宣传部联合承办,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协办的“陌上花开 美遇草原”2024年度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美育下乡行动在内蒙古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