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2日,“蒋兆和先生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画院国风堂(明德楼一层)举办,拉开了中国国家画院“现代中国书画大师系列展”的序幕。 蒋兆和先生是中国现代人物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蒋兆和先生家属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将其代表作《与阿Q像》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同时捐赠的还有蒋兆和先生的文房用品等共18件/套。 捐赠仪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雒树刚宣布启动“现代
7月22日上午,“蒋兆和先生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画院国风堂(明德楼一层)举办,正式拉开中国国家画院“现代中国书画大师系列展”的序幕。蒋兆和先生家属将蒋兆和先生的代表作品《与阿Q像》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同时捐赠的还有蒋兆和先生的文房用品等共18件/套,此次捐赠是对中国国家画院收藏的极大贡献。 参加此次捐赠仪式的艺术界嘉宾200余人。其中,蒋兆和家属代表有蒋代梅、蒋代明、毛志松、蒋一辉,各机
7月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此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展阔别25年后再度回归上海,不仅全面激发了上海油画家的创作热情和参与热度,同时得到了全国
【编者按】 作为一位在中国画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和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家及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唐勇力以工笔人物画闻名,同时擅长写意人物画,其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如历时三年创作的巨幅中国画《新中国诞生》,便以恢弘气势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时刻,彰显了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唐勇力不仅在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就,更在艺术教育和推广交流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主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精神,中国美术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之际策划推出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近日与观众见面。 展览梳理、研究了中国美术馆与《人民日报》社的藏品,遴选出52件(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艺术类型,充分表现了蓄聚于美术家内心深处的文化
本报讯 近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国家画院、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漳州市美术馆承办的“志道·游艺——中国国家画院六人展”在漳州市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是继武汉、天津、郑州、昆山、宜兴、长沙巡展后,“志道·游艺——中国国家画院六人展”全国巡展的第七站。 展览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六位艺术家卢禹舜、范扬、于文江、姚大伍、李晓柱
本报讯 7月23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画院主办的“先生之风——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一回)”在广州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旨在进一步打造广州画院“先生之风”系列活动品牌,系统梳理、研究、推介从广州辐射到全国的画坛“先生”,搭建不同区域的“先生”以及他们与后之来者之间传承、对话的平台,以其自由、写意的艺术创作和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推动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高质量
7月27日,2024年湖南美术馆青扶计划第四期“蜉蝣计划——儿童友好、永续行动、社会美育”展览开幕。展览聚焦于“儿童友好城市”,一群以湘籍艺术家为主体的艺术行动者们围绕着儿童、教育、城市、未来等诸多议题展开讨论,项目以“蜉蝣计划”命名,借蜉蝣生命之短暂,强调教育共建行为的紧迫感、迫切性。展览细分为“艺术行动篇”“生态美育行动案例篇”“社会美育行动档案篇”及“特别案例:文淑芳婆婆的绘画世界”。该项目
7月23日,“大风起兮——张大千及大风堂艺术展”在天津博物馆举办。该展遴选天津博物馆馆藏张大千及其师友作品共计80余幅,展现了张大千多变的绘画风格和 “大风堂画室”独特的艺术风貌。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风引大千艺梦启”“风华绝代大千境”及“风骨传承大风堂”,分别从张大千的艺术源流、艺术风格和艺术传承三个角度去解读张大千及大风堂的艺术面貌。除了全面展示张大千的山水、花鸟、人物作品,还呈现了曾熙、李瑞
近日,由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国画院主办,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画研究会协办的“大写意小画展|墨缘·坐忘——当代中国画写意小品展”在北京紫竹院公园问月楼举办。作为“艺术公园·美好生活——2024北京公园艺术季”系列展览之一,展出了22位当代中国画名家的小幅大写意作品40余件(组)。7月27日,为重拾中国画写意观念的精神价值及文化意义,“墨缘·坐忘
7月21日,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系列的两个项目“有金小组:有记花房”和“应歆珣:过曝的金丝绒”在苏州市奥体中心商业广场相继开幕。“有记花房”由中韩艺术家组合“有金小组”(张有魁、金善珍)发起,邀请部分艺术家与高校学生团体,以及苏州在地志愿者共同完成。基于对金鸡湖、桃花岛现实景观的虚拟再造,艺术家和公众让那些失去了实用价值的日常物品尤其是多余之物以艺术之名被注入了诸多光彩。应歆珣擅长发掘材料
本报讯 7月1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对公众展出。 朱炳仁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铜雕工艺美术大师、“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祖籍浙江绍兴,幼年随父迁居杭州,在父亲的教导下继承祖业,倾心钻研铜雕技艺。他以传统铸铜、刻铜、锻铜技艺为根基,师古而不
本报讯 7月16日,“几何:赵大钧绘画实践的基本线索”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以“几何”为题,通过34件作品勾勒赵大钧这位中国现当代艺术中尚未被充分认识的重要先行者绘画创作的基本线索。展览展出了几幅从未展出过的素描,以这批素描之中的《力士》(1978年)和《鲁迅先生像》(1978年)为起点,呈现赵大钧绘画实践中两个交缠的路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赵大钧(1937—2023)开启了
本报讯 7月28日至8月3日,由中国美术馆和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墨海纵笔——李福顺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共展出李福顺作品60余幅,大部分为水墨山水。李福顺,海南省文联第六届副主席,海南省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第七届常委,海南省政协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海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海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本次展出李福顺的山水画作品,是他十几年来在祖国各地采风创作、表现我国地域风情和
乐坚:寻隐 7月13日至10月7日 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 此次展览共展出乐坚的39件作品,这些作品以纸本水墨和布面油画为创作媒介。乐坚的水墨创作呈现出对传统笔墨程式的回归,以及对水墨当代性表达的探索。他的作品是对当代生活的一次深刻挖掘与揭示,让人们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与自我反思的角落。 郅敏:等待 7月14日至8月31日 北京·凯旋画廊 展览展出了郅敏以时间为主题的一系列新
7月19日至8月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承办,《中国美术报》社协办的“守护好一江碧水——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巡展(重庆站)”在重庆美术馆举办。巡展项目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入选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陶宏,中
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 为深度探寻福州漆艺术在传统至现代演变中形成的丰富内涵,展示福州漆艺术的独特魅力,7月19日至8月19日,由福建省美术馆主办的“融合与绵延——福建省美术馆馆藏近现代福州漆艺术研究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此展览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 自清代中后期以来,福州漆艺术在民俗文化的滋养下,工艺技法与创作题材
7月26日,由宁波美术馆和杨奇瑞工作室共同主办的“墨·锲:杨奇瑞水墨——装置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举办,展览将持续至8月21日。展览展出了杨奇瑞近期创作的30余件水墨绘画作品,以及根据宁波美术馆展厅空间最新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金石开源》;并以文献的形式,特别呈现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验水墨创作历程。 杨奇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历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
4月22日至25日,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民族文化宫民族画院(国家民族画院)、杭州国画院、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杭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情系京杭·诗画运河”京杭学术交流展暨大运河写生采风活动在杭举行。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本次活动以运河为纽带、以书画为桥梁,连接运河两端的艺术家共聚杭城开展文化艺术间的“双城对话”。 4月2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 个人简历 黄红涛,1983年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美术学博士、民盟盟员、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艺术中心画家、山东画院青年画院画家、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 7月19日至7月2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启动仪
黄红涛艺术的根脉,在广袤、悠远、辽阔的松嫩平原。在离漠河约1000公里的地方,除了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之外,也有着春天翠绿的大树、夏天繁盛的杂草,以及秋天的五彩斑斓。《无名山》是黄红涛艺术创作的起点,也是他师法传统、走出传统,不自觉地在传统的精神内核之中开始自我孕育、自我生长的发端。他不愿人云亦云,只在传统山水的笔墨程式中打转,希望画出属于这片黑土地的真实感觉。他化繁为简,将山的形状概括为三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红涛是一位善于思考,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的画家。在黄红涛的绘画中,虽出现了诸如树木、云山等中国画的传统元素,但是他对这些元素进行了重新组合。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开拓出了新的语言图式,体现出当下青年艺术家对待传统绘画元素的一种态度,也体现了当代艺术家所具备的开创性。值得注意的还有其作品所表现出的朦胧感,这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元素,也是一种高境界的表
【编者按】2024年7月25日上午10点56分,著名美术理论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的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健康发展。他为新中国美术学的学科建设鞠躬尽瘁、奉献一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他的一生与中国美术发展脉络息息相关。《中国美术报》邀请邵大箴先生的学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秋天的开始,标志着天气开始转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这里的“揫”字,有聚集、收敛的意思,意味着到了立秋时节,自然界的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转向成熟和收敛。 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习俗方面,民间有立秋“贴秋膘”和“咬秋”等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它起源于牛郎织女传说。时间上,七夕节一般在立秋的前后,相传这是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的日子。围绕着这一爱情传说,古人展开了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如“观星乞巧”“庭院设供”“乞巧穿针”“拜月祈愿”等。 关于乞巧,七月初七的夜晚,女子一般会通过祭拜织女乞求织女传授自己灵巧的手艺,让自己能够觅得如意郎君;此外,她们也会聚在一起“
《邵大箴美术批评文集(全6卷)》 作者:邵大箴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邵大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史论家,他的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直接促进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健康发展。日前,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将邵大箴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创作的几乎所有美术批评文章结集,按照“外国美术批评”“中国画、油画等批评”“美术思潮、现象与问题批评”“艺术家批评(第一、二、三辑)”分类编排、整体性出版,全方位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