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毕业季如期而至,今年各大艺术类院校毕业展持续升温,自开展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表达自我、跨学科与新技术的融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这届毕业生作品带给大众的初印象。中央美术学院的“心向往之”、中国美术学院的“世界树”、西安美术学院的“无界”、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六月”、天津美术学院的“生如夏花”、湖北美术学院的“生成”、广州美术学院的“请回答,2024!”……无不彰显着毕业生们独特的视角和创
对话 【编者按】一直以来,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始终与时代同行,以卓越的学术素养、广博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考,深耕于书法艺术的创作、理论与教育领域。他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撰写了《书法美学》《尚意书风郄视》《篆刻艺术学通论》《书法美育》等80余部学术专著,不仅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学术宝库,更为当代书法美育的普及与深化贡献了重要力量。本期“对话”专栏,邀请陈振濂分享其在学习贯彻习近平
【编者按】 近年来,建筑设计得到充分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许多城市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标性建筑。好的建筑设计在外观具有美感的同时,也会兼顾到实际居住或使用的舒适感。夸张的造型和华丽的外表,不能代替作为骨架和灵魂的结构和空间。那么,作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当代建筑设计该如何处理好外观与空间的表里关系?本期时评,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自我国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以来,城市地标就是一个常常被提起的话题,许多城市还发起过新地标的讨论或方案征集。但地标的形成往往自有其一番道理,不见得每次发布都能遂人心意。 知名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地标,可视为伴生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地标强化了城市意象,利于传播。有特征的建筑物或场所很容易成为地标,在人们的城市旅途中有助于空间定位。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通过地标来约定碰头的地点,尤其在没有导航应用的
21世纪被喻为“城市时代”,人类社会将全方位进入高度城市化,伴随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空间形态从权力中心结构演进为经济中心结构。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呈逐渐萎缩状态,而在中国,据《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显示,城镇化率达48%,并在高速度追赶着世界发达国家70%的城市化率。 随着我国城市化在高速进程中走向多元,城市中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标志性建筑更加追求独特性、唯美性
从专业的角度讲,建筑审美大体上经历了从形式、功能、符号到心理的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即认为建筑之美,或美在其形式,或美在其功能,表现为外观符号,或美在个体适应其环境而产生的心理情感。从大众的角度讲,大多数人会认为建筑之美源于其外观和形式,即那些外在的造型、色彩、轮廓线条或珍贵用材等带来的视觉愉悦,而不会觉得建筑的实用功能本身也是一种美,更不会对“功能”的内在含义和变迁予以更多思考。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
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与之同步,20世纪的中国画也已经进入中国绘画史或者中国美术史研究者的视野。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20世纪的中国画,早在20世纪尚未结束时即已开始。但应该明确的是,目前所开启的20世纪中国画的研究,无论是相对于先行者或者后继者,都拥有着他们不曾具备的视角或者机遇。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我们置身于新世纪之后,即能以整体性、全方位的眼光来观察、思考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历程,同时又因为去时
《中国美术报》“新闻时评”版为适应时代需求,丰富评论的内容和角度,充分发挥评论家的风格特色,为当下社会和美术界提供良性的舆论引导,将在每期固定的主话题讨论外,增设专栏、快评、图片评论等栏目。要求如下。 1.专栏:要求有独特的选题与角度,不与主话题重复,亦以时事评论为主,可适当参融作者的学术主张。1000-1200字,持续供稿2个月(6-8篇)。 2.快评:要求紧切时事,观点鲜明尖锐,可根据主话
每逢毕业季,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展吸引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众多的艺术院校中,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准历来备受瞩目,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作者也不断脱颖而出。然而,并不是所有优秀的作品都能够被观众接受,甚至还有过于理念化的创作被吐槽、被批评。比如今年的毕业展中,一件名为《超级蜂巢》的装置艺术作品引发热议。 毕业展和当下的许多艺术展览被公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件好事,这说明社会公众在日常的生活
本报讯 6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方案〉的通知》(办艺发〔2024〕32号)要求,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共评选出30个项目纳入《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按展览时间排序)。这些项目分别是:中国美术馆的“刘开渠与留法雕塑家作品
本报讯 5月24日,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红色印记·壮丽史诗——中国国家画院重走长征路山水画写生活动”在遵义拉开帷幕,活动旨在通过写生创作的方式,深入描绘祖国山河的新貌,歌颂长征的伟大胜利。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方向、谌宏微、王跃奎、陈风新、许俊、李晓军、顾平、刘罡、梁明、郭子良、张桐瑀、党震、马畅、常欣、任赛、张兰石、陈散吟等画家和贵州省画院以及遵义市美术
本报讯 6月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美术艺术中心、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哈尔滨新区党工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哈尔滨市呼兰区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禹舜美术馆承办,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黑龙江省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黑龙江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报》社、《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协
本报讯 5月1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的460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呈现了五年来内蒙古美术领域的创作成果。 本届展览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自启动征稿以来,收到了来自全区各地的海量投稿作品,经过评
本报讯 5月29日,由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江右赋彩新时代——第十六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在江西省文化馆开幕。 为组织实施好本次展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支持和指导下,自2022年就着手谋划推进展览的创作组织工作。本次展览展出的350件作品,是从面向江西省公开征稿的近2000件作品中精心遴选出来的,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
本报讯 6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中国画、油画)”在山东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美术馆承办。展览旨在为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选拔选送优秀作品,同时,全面检阅和展示山东省五年来中国画、油画的创作成果。 近五年来,山东省美术界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火热生活,创作了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
6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四川美术馆承办,《中国美术报》社协办的“守护好一江碧水——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巡展(四川站)”开幕式在四川美术馆举办。巡展项目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入选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专职艺术家唐朝轶,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王治、任军伟,
6月8日,“图画真解——中国笔墨的研究与实践”展在宁波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联、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主办,宁波海曙区委宣传部、宁波美术馆、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潘公凯文艺大师工作室承办。 展览由“中国笔墨文献展”和“潘公凯笔墨探索”两大主题构成,以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内在精神结构的经典表达形式之一的“笔墨”作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多媒体记录呈现中国画笔墨复
本报讯 6月5日,“自然·同行——何韵兰88艺术展”在北京美克洞学馆举办。此次展览由贾方舟担任学术主持,高广健、曾力、林海共同策划,主要以何韵兰70岁以后的作品为主,以“美的初始”“混沌初开”“含宏与玄华”“释放与裂变”“绿殇”“敬天法地”“复归自然”等七部分阐释何韵兰在艺术中获得生命自由的心路历程。如她本人所言:“近90年真实地活过,没逃避也没深陷,有深切又客观的体验和思考,仍会关注多变的未来。
本报讯 6月9日,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中共许昌市委宣传部主办,许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碧芸轩艺术馆承办的“豫见白石——王白石花鸟画写生作品展”在北京81美术馆开幕。 王白石自幼热爱绘画艺术,在漫长的艺术求索旅程中,他深谙“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之真谛。多年来,他扎根生活,多次深入密林、山涧腹地写生,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在与自然对话中,他深切感悟到自然山水无与伦比的魅力。
本报讯 6月2日,“圣迹刻墨——邓建强水墨艺术展”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湖南省画院、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媒介,连结起湖南、重庆两地美术界互动来往的纽带,并以此搭建起两地中国画创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共同书写新时代中西部文艺事业新篇章。开幕式上,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美
陈英杰:直觉的游弋 5月12日至7月14日 上海·龙美术馆 展览呈现了陈英杰的60件油画和手稿,以及一件影像作品,均为他近年来的写生作品。此外,展览还展出了蓝瑛和石涛的山水画作品。展览设计上的这种衔接,表明了陈英杰从中国传统水墨出发,在东西方的文化形态间找到了平衡,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个人艺术语言。 郭师若:寻旧物语 5月18日至6月19日 北京·壹美美术馆 展览呈现了郭师若最新的研究与
1874年的巴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奥斯曼男爵改造了这座城市,修建了宏伟的林荫大道,法兰西国家歌剧院也即将完工。法国首都正在摆脱巴黎近年来的创伤——普法战争的失败、第二帝国的崩溃以及巴黎公社起义的流血事件。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商业发展的背景下,一群默默无闻、苦苦挣扎的前卫艺术家决定是时候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了。 1874年4月15日晚,他们聚集在塞纳河以北的卡普希内斯大街35号摄影师工作室,
备受期待的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距离吉萨大金字塔仅一英里,由都柏林建筑事务所(Heneghan Peng Architects)设计,准备向公众开放。大埃及博物馆原定于2020年底向公众开放。这座致力于展示古埃及文明的考古博物馆建筑群的建成,拥有超过 1万件文物,标志着保护和展示该文明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此庞大的藏品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艺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加坡艺术博物馆近期迎来了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个展——“你的好奇之旅”。这次展览汇集了他过去30年创作生涯中的多种媒介作品,涵盖了装置艺术、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等多个领域,旨在展现他对世界气候变化的深刻洞察与思考。他的作品以运用光、风、雾、水等自然元素捕捉瞬间的美丽景象而闻名,这些元素往往是短暂和难以捉摸的,如彩虹、旋转的雾气和喷泉的雕塑形式。埃利亚松擅长通过艺术作品,将我们周围环境中的不
6月11日,“毕加索:吞噬图像”主题展览在巴黎毕加索博物馆亮相。此次展览精选了大约130件毕加索的杰作,包括绘画、雕塑和素描等多种形式,旨在深入探索这位艺术大师创作灵感的源泉。毕加索的作品以丰富的视觉性闻名,他既被先锋派誉为学院派的颠覆者,同时也是一位不断汲取并运用传统图像艺术风格和技巧的实践者。该展览贯穿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四个元素:“英雄”“弥诺陶洛斯”“偷窥者”“火枪手”,从而呈现毕加索如何解读
埃里克·齐纳 (Eric Zener)是一位美国画家,以其写实主义油画和女人体版画而闻名。他的画作经常通过人类在水下游泳的图景,从而展示出水的反射性和流动性。“水是人类更新和实现个人转变的地方,无论是从字面上来看,还是当我们潜入水面以下时所获得的短暂逃避感都能够隐喻得出来......我从来没想过要把它们变成'运动'或'阳光下的乐趣'类型的图像,而是通过绘画反映了我们人类从世界的喧嚣中撤退的集体愿景
【编者按】鲁迅说“镂像于木,印于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版画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并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雕刻、一施墨、一压印、一张宣纸承载了中国版画的智慧和艺术造诣,如隋代的《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和唐代的《金刚经扉页画》都早于欧洲版画几百年。本期名课聚焦天津美术学院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凹版画技法应用》。 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成为民族解放和
5月2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内蒙古中小学美术教研员美育素养提升项目在中央美术学院结项。该项目是内蒙古教育厅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提升教师美育素养的重要举措。项目邀请到了国内美术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依据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要求,研讨和解决美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学习期间,学员们前往万圣谷艺术园区,跟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参观万圣谷美术馆。美术馆由王华祥教授历时20年时间打造,秉承着因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山水画拓宽了内容与形式上的表现可能。在开拓视野、吸收养分,并不断尝试与突破的当代艺术氛围中,中国山水画的践行者们既在前行过程中回顾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也审视自身从写生到创作过程中的思考维度。 “写生”指直接以实物为绘画对象的临场习作。在中国最早的两本山水画理论《画山水序》与《叙画》中,分别提出“澄怀味象”“应目会心”“澄怀观道”“万趣融于神思”与“畅神”等观点,深刻表达了人与
【编者按】5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名单的通知》。经组织评选和公示,共评选出优秀展览项目10个、优秀公共教育项目10个、优秀展览提名项目30个、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14个。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印染新生——中国传统印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社教活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万物生发,蔚然生长——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以笔墨线条为审美对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艺术门类。随着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发展,书法美学也在与对西方文化的凝视、折冲、借鉴中,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日益彰显出中国气象、中国味道、中国韵味。今天,我们从备受关注的书法“美”“丑”这个理论原点出发,浅析书法艺术的审美内涵、审美心理和审美机理。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对书法之美的探讨自然也要回归传统。在对美的理
近年来,对齐白石艺术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一是对其绘画作品的整理归类与艺术语言的再研究,二是对其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推介、翻译与讲解。齐白石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无古无今”,取之于自然,保持着艺术的鲜活性。他笔下的艺术形象属于他那个时代,同时也超越了时代,具有现代性。 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体现出他绘画艺术的追求与宗旨。他善画花草、蔬果、树木、鱼虫、禽鸟、走兽、人物等,尤其擅长画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四时八节”之一。至者,极也,关于夏至的记载,陈希龄《恪遵宪度抄本》曰:“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夏至,五月中……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这表示夏至日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是从这时,炎热的夏季正式开始。 中国古人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他们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
中国红色美术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文化标识,既是中国美术逻辑发展的重要形态,也是当代美术创作的艺术源泉。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吴继金撰写的《中国红色美术史论(1919—1949)》一书,共三卷,计120余万字、600余幅作品图片,是我国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美术运动的历史及其经验研究的大型学术著述,展示了中国现代红色美术的全貌。 《中国红色美术史论(1919—1949)》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