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每个人心中最灿烂、最快乐、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它给予我们无尽的希望和憧憬,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追寻。回忆起那段纯真的岁月,我们不禁感到一丝酸楚,生发一丝感慨,更多的是对流逝岁月和懵懂童年的怀念。 在美术史上,我们仰望的那些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莫奈、梵高、塞尚、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也曾是和我们一样的孩子,他们也曾有过爱做梦、爱幻想的童年。正是那段纯真的时光,为他
【编者按】刘万鸣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型画家,他的作品格调高古,以宋元传统为根基,擅长用传统笔墨表达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一方面他致力于探索和研究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创新性发展课题;另一方面,他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近年来作为第一作者创作了《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工程》《黄河摆渡人》《南水北调》《遣唐使》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性作品,还主持策划了“艺术为
【编者按】 画派作为一个美术史概念,对于梳理研究美术发展以及绘画美学观念的承续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画派越来越受到青睐,以各地城市或特点命名的地方画派及相关活动也陆续出现。如2024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再度引发了“打造画派”的讨论。那么,在当前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下,打造画派的现实和学术意义何在?本期时评,围绕这个
“地方画派是否可以打造”,这个20年前在美术界一度热议的话题,如今因近日“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被批评家再度提起。这个展览的主题为“壮美广西”,三家主办单位: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艺术学院。显然,这是政府积极推动、艺术家主动参与的一件事,或者说,漓江画派就是被打造的。作为一张地方文化名片,“漓江画派”已经摆在那里,既具有“人为打造”的因素,也具备“历史形成”
早在20年前,美术界曾经因为漓江画派的打造,引发了关于画派能否打造的热烈讨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这说明了当时美术界对于画派打造有着不同的意见。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讨论画派打造的问题,有着特殊的学术意义,这是一种回望、是一种检阅,也是基于漓江画派20年的发展与探索进行的学术思考,更是为各地美术发展寻找出路与契机。 曾经有学者从艺术创作规律的角度出发,认为打造画派违背了艺术规律,提出反对
打造画派是旧话重提,也是热点话题,之所以被津津乐道,是因为此话题极富探讨价值,它不仅关系到绘画流派本身,还关系到绘画和艺术的整体发展。这个看似很小的问题,似乎能触摸到当代艺术发展的传统与现代转型的大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路径的思考和选择。 打造画派的讨论不外乎有这几个主要问题:画派能不能打造、画派形成的原因以及标准。其中画派能不能打造是问题的焦点。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有诸多的学术和艺术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境域里面,画派更多是一个史学概念,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近代社会的实体性画派,而大多是历史线索梳理和概念建构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画派有很多是艺术家或者史学家梳理文脉线索的结果,某些师徒或者家族、地域出现了几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足以形成一种社会势力,于是嫡传后人或者学界就进行梳理整合,确立谱系、建宗立派,前有开山鼻祖,后有传薪承继者,形成一种风格师承渊源关系,从而形成所谓的画派,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意识的增强,旅游正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模式转变为寻求深度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新模式。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并讲话,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旅游是跨区域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在地文化体验的重要途
本报讯 5月26日,由北京市文联、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北京美术家协会承办的“2024新时代首都美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展览旨在展现首都美术创作新的成果,反映首都广大美术工作者努力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精神追求,彰显“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特色内涵。 展览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
本报讯 5月20日,第十八届山西省美术作品展在山西美术馆和晋中市陌上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山西省书画院承办。开幕式上,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学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李培敏,山西省文联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王招宇,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先后致辞;山西省文联党组书记李斌宣布展览开幕。山西省文联、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领导嘉宾、来自山西
本报讯 5月20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画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甘肃省中国画、油画作品选拔展”在兰州开幕。为了确保此次“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甘肃省中国画、油画作品选拔展”的成功举办,力争甘肃美术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勇获佳绩,甘肃省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自2023年起,先后通过举办创作动员会、采风写生、作品观摩交流会议及邀
本报讯 5月22日,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青海省美术家协会、青海美术馆、青海画院承办,西宁市美术家协会、西宁画院协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青海省第十五届美术作品展览”在青海美术馆开幕。 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秦光明出席并致辞。他指出,五年一次的省级大展,既是青海省美术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的大总结,也是全省美术工作者守正创新、推动创作最新成果的大展示,更是全面展
本报讯 5月23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贵州省美术大展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贵州作品选拔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200余幅中国画、油画生动展示了贵州美术家们近五年来深扎基层、紧跟时代、守正创新的创作实践。 此次展览由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办,贵州美术馆、贵州省美术和雕塑研究院、中天美术馆承办,总结自2019年以来贵州美术界的创作成果,荟萃了贵州省美术家
本报讯 5月25日至26日,以“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为主题的第三届“新兴技术、技术治理与人类社会”研讨会在南通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浙江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承办,《中国美术报》《艺术学研究》《浙江学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作为学术支持单位。 25日上午,研讨会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开幕。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莫
本报讯 5月23日上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落实义务教育艺术(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王府教育实验基地(成都王府外国语学校)承办。研讨会主题为“新课标·新教学·新评价”。 2022年,教育部颁布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同年,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依托教育部课程标准修订组,成立学科课程实验研究创新团队,开展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科课
本报讯 5月22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出版社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暨《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编撰工作启动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报告》主编徐粤春主持出版发布会并在编撰启动会上进行工作部署,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报告》副主编袁正领
本报讯 瓷器作为吉林省博物院的馆藏大类,既有流传千古的传世品,又有出处明确的考古发掘品。5 月 18 日,“瓷语千年——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陶瓷精品展”开幕。此次展览遴选出 140 余件套馆藏陶瓷精品,以瓷器的美丽“外衣”——釉色装饰作为区分,通过颜色釉瓷、彩绘瓷、吉林出土陶瓷三个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在釉色、彩绘装饰方面的辉煌成就以及古代吉林人民在陶瓷艺术上的审美风尚。 其中,时隔八年再度展出
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油画),同时在河南省美术馆、郑州美术馆(瑞达馆)、升达艺术馆举行。 作为河南省内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美术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省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河南省美展每五年举行一次,而此次展览全面展示了中原画风的万千气象:创作实力持续增强
本报讯 5月23日至6月2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文史研究馆指导,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山西省文史研究馆)、山西省政协书画院、太原市文旅局作为支持单位,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主办的“春舟晋渡——王迎春、杨力舟学术邀请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画坛伉俪王迎春、杨力舟创作的280幅作品,全面立体地展现他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王迎春,1942年生于山西
本报讯 5月31日至6月2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的“度物取真——党震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展出了党震近些年来创作的水墨人物写生作品,有些是给本科学生做示范的课堂习作。党震表示,“分析水墨人物写生绘画语言,我们可以从传统人物画的部分经典作品入手,揣摩线条、笔墨等语言高度,同时对照近现代名家与当代画家的作品来窥探水墨语言现当代探索的新
顾平:鹏程万里 逍遥山水 5月21日至5月26日 深圳·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展览展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山水画所艺术家顾平的艺术作品70幅,题材涉及人物、山水、书法等多个方面。此次展览的作品或描绘自然山川,或刻画江南水乡,充分展现了顾平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 李孝萱:本非有意 5月26日至6月1日 杭州·雁庐艺术馆 展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之江文化中心,矗立着一座传达中国传统美学的场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浙江省非遗馆”)。作为我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省非遗馆在探索非遗馆建设、非遗保护和展陈设计方面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自2023年8月29日开馆以来,该馆即以其独特的展陈设计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专家的目光,参观人数已逾60万人次。在这个充满故事和智慧的空间,每一
5月20日晚,随着各专业奖项的揭晓,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圆满收官。本届大学生时装周堪称一场“致敬青春”和“启迪未来”的划时代行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时尚产业的朝阳正冉冉升起。 本届大学生时装周紧扣“繁花永续”主题,继续强化“时尚教育”“产业对接”“就业创业”与“设计创新”多向奔赴的核心定位,共举办作品发布、视频发布、专项展览、英才招聘、论坛讲堂、创意市集、专业评选、颁奖典礼等75项专业
近日,英国麦当劳首次推出了数百万个移除标志性微笑符号的限量版开心乐园餐包装盒。英国麦当劳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设计简化,而是为了在心理健康宣传周(Mental Health Awareness Week,5月13日至5月19日)之际,以此向儿童传达“即使不快乐也没关系”(It's okay not to feel happy all the time.)的信息。 同时提供包括微笑在内的各种不同
“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得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在被包豪斯这个以理性逻辑为特色的设计风潮所定义的20世纪,路易吉·克拉尼和他所追随的伽利略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在这个时代独树一帜。 路易吉·克拉尼是当代著名的也颇具颠覆性的设计师,
【编者按】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诞辰130周年,近期,“梅兰芳主题当代美术创作作品巡展”等一系列展览和相关纪念活动陆续举办。以美术展览的形式纪念梅兰芳,反映了梅兰芳与书画艺术的不解之缘。梅兰芳不仅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他在与文艺圈广泛的交游中,构筑起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收藏。 梅兰芳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以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开创了“梅派”京剧,并在戏剧革新
以“漂留”为年度主题的第八届画廊周北京于5月24日至6月2日在京举办。本届画廊周北京致力于推动国内外当代艺术行业的深度交流,近40家国内外参展画廊与非营利机构通过主单元与特约单元展览项目带来超过40场精彩展览。 本届画廊周最受瞩目的是一众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个展。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开启了德国艺术家阿尔伯特·厄伦的展览“绘画”;里森画廊北京空间呈现了英国艺术家克里斯多夫·勒·布伦最新
5月23日晚举槌的中国嘉德2024春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古代”专场中,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的赵孟頫《行书三札卷》以9200万元成交,成为本季中国嘉德春拍的领衔拍品。 赵孟頫是元代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书法更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后世将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列为“楷书四大家”。除了楷书外,行书也是赵孟頫极为擅长的。他的行书以“二王”为核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芒种”一词,《周礼·地官》曰:“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解释为:“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的“芒”指的是植物籽实外壳上的细刺,寓意“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时节,南方忙于种稻、北方忙于收麦,这也是一年之
芒种期间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节日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端,物初生之题也。”意思是,端为初生、初始之意;“午”与“五”为同音通假字;端午又称初五。 端午之日,正值仲夏,是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古人把五月看作是“恶月”、五月五日是“恶日”,要辟邪求吉。而端午之日,也是草木药性最强的时候,人们采集中草药,以此治病抗疫、驱除邪气
20世纪初,我国大量文物被盗掘,很多国宝流落异乡,丧失了原始出土保存的信息,不仅对学术研究造成了巨大困扰,也是国家财富的损失。 本书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霍宏伟曾于2018年赴英迎接圆明园旧藏青铜器“虎鎣”回国。对文物流失的惋惜,使他开启了对海外国宝的探究和追溯,便有了这本遥望故土、照见历史的《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 本书以不同年代、不同角度、不同形式诠释了一个共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