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 承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 协办单位:刘开渠艺术研究院 展览时间:2024年4月7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三层13-17展厅 20世纪初,一大批中国艺术学子胸怀救国图强、复兴中华的理想负笈海外。彼时,居于欧洲现代艺术潮头的法国是众多艺术学子的梦想之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更是他们心中的圣殿。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检验
本报讯 4月28日,由《中国美术报》社、南通大学、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时代·人民——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启动仪式”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举办。 据悉,首届中国美术报艺术季将于2024年9月在南通举办。届时,一城一校一报将共同打造近20个展览、1000余名艺术家的2000余件艺术作品共同展出的美术嘉年华。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指出,本次中国美术报艺术季既是
本报讯 5月1日至1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漓江画派促进会、广西书画院承办的“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漓江画派优秀画作82件,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作品聚焦广西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开放发展和乡村振兴,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体现了“现代南方新田园诗画风”的审美特
本报讯 4月30日下午,中国国家画院召开干部任职宣布会议。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人事司司长王建华,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主持,中国国家画院领导班子及全体在编在职人员参加会议。 首先,王建华宣布了刘万鸣职务任免的通知,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刘万鸣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免去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职务。 随后,刘万鸣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表态:一是旗
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江门市美术馆举办 4月26日至5月12日,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江门市美术馆、当代院风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江门市美术馆举办。展览分为“大家扇意”“大美至扇”“一扇一品”“扇里乾坤”“一扇天地”“扇意生活”“花影拂扇”“扇艺之美”“宫扇逸品”“鎏金扇意”“扇里观花”“扇画新语”“明心致扇”“逸扇今品”14
本报讯 4月28日,广东省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启用仪式举办,并于5月1日面向公众开放。作为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也同期开馆,并特别策划推出“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为公众献上高品质的艺术盛宴。 本次系列展览包括“觉醒时代——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潮起珠江”“新时代赋”“未来的触感——
本报讯 4月26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美术馆、湖南省画院承办的“潇湘风采·湖南美术创作工程暨选送作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幕。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美术界艺术上、学术上的一次大检阅。五年来,湖南美术工作者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以满腔热情、匠心独运
本报讯 4月26日,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九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重庆送选作品展”在重庆当代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的举办,是对近五年来重庆市美术创作丰富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呈现。展览展出的763件作品,是从面向全市公开征稿的3000余件作品中严格遴
本报讯 4月30日,由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五年一届的天津市美术作品展是天津市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和示范性的美术大展,代表了当前天津美术界的最高水平,是对天津市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全面回顾与检阅。 近年来,天津市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本报讯 5月1日,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和四川美术馆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迎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24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在四川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是四川美术“推精品、出人才”的重要平台,是对四川美术近五年来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传播,生动诠释了四川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满怀诚意地采风创作的结果。 本次展览自去年12月公开征稿以来,通过两轮评审,最终从1328件来稿中遴选
5月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承办,《中国美术报》社协办的“守护好一江碧水——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巡展(淮安站)”在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开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沿江调研考察,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国家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水资源保护和文化传
他以大熊猫为题,创作了大量作品,他笔下的熊猫,不是简单地刻划大熊猫的形象,而是站在自然生态与文化的高度上,对自然、生命关系的思考与表达。他更愿意透过具象完成个体对中国熊猫文化在广博意象中的精神传递。他就是熊猫主题国画的践行者——任伟。 任伟运用中国画写意的笔法和工笔丝毛的技法,让笔下的熊猫形成兼工带写的独特气息,他笔下的熊猫笔触细腻,独具视觉美感。任伟的熊猫作品具有一定思想内涵,是传统国学思考下
本报讯 4月27日,“守常达变——朱理存、马振声艺术文献研究展”在成都市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朱理存和马振声的150余件绘画精品和艺术文献,系统地梳理和展示了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理念,呈现了他们在中国现代人物画发展中的贡献。朱理存与马振声的艺术生涯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并通过创作深刻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貌,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个人语言的表达和创作技法的更新。朱理存擅长工笔,她的人物画既有传统笔
本报讯 4月28日,“致敬巨匠 艺为人生——周京新中国画作品展”在苏州吴作人艺术馆开幕。 艺术家周京新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具鲜明的个人风格、精彩纷呈的“水墨雕塑”般的笔墨语言,以及多年来坚持倡导及践行“写生即创作”的艺术创作方法。此次展览共展出周京新近10年来于不同时期分别以苏州园林、四明山庄、瑞士风光为母题而精心写生创作的3个系列作品,共计33件。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
本报讯 4月28日至5月12日,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宗脉——石朴艺术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作为石朴作品巡展举办之前的一次预展,本次展览以严谨的学术高度为引领,推出了石朴数十年来的佳作。 展览分为弘道在人、以意造境、搜妙创真、书法赏析四个单元 ,全面呈现了石朴的艺术美学和创作面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表示,从此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石朴近50年来对中国山水画的研究、探索、创作、实践
本报讯 近日,由浙江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山东省文化馆主办的“坐对青山——聂松山水艺术2024春季特展”在山东省文化馆举办。展览以四季作为主题,展现了画家在四季变化下的所感所思,希望能以此给读者带来四季更迭不同的审美享受。4月28日上午,围绕本次展览的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文化馆召开,座谈会以“坐对青山——聂松山水艺术2024春季特展暨四时代序对艺术的作用”为背景,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从山水画皴法体系内
本报讯 4月28日至5月10日,“红·观——崔景哲、任鸣中外文化交流展”在北京“中国红”艺术空间(宋庄新馆)举行。展出了河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崔景哲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任鸣的作品50幅。展览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中国绘画的色彩语言与哲学思想的交融之美以及艺术互鉴的深远意义。(闫君)
4月14日,一个周末的午后,循着一阵阵悠扬的古典交响乐,记者走进了杭州西湖畔渊美术馆的“自然而然——陈坚小幅水彩画作品展”的现场。 “作品原来可以这么小。”或许这是进入这个展览现场的大多数人最初的惊叹。细细读起,我们会更惊叹于作者陈坚在小尺幅里所呈现的澎湃内心。 看到西湖的美景,陈坚写下“我画自己的记忆中的西湖平静水面上的空气的流动,留住这一微小而转瞬即逝的感觉”;看到龙井山的美景,他记到“仙
【编者按】舞台美术中的“灯光设计”是运用营造场景气氛等手段演绎经典剧目的“二次创作”,反映设计师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水平,是舞台美术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本期“名课荟萃”栏目让我们走进广州美术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经典文化场景类舞台灯光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的课堂,探寻培养具有“集灯光技术与艺术创新能力于一身”的设计人才的实践路径。 广州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特色专业,在内容设计数字化、交互
一年一度的毕业大戏“2024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如约而至,名为“心向往之”。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今年第一场参展的硕、博士研究生501人,共3000余件作品,分布在中央美术学院14个场地,给观众带来了满满的科技感和视觉感官上的体验,不得不说又是一场视觉和体验的嘉年华。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学院的作品植根于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多学科相互支撑的优渥土壤,担当了每年毕
名师简介 王跃奎, 1972年生于四川泸州,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青年艺术中心主任,教育部咨询专家,全国中国画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库专家。 《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孤立,《周易》主张,人们的行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即“天人合一”。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人间最美四月天,春光明媚,万物笙歌。4月22日至4月27日,“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组邀请全国高校蒲公英志愿者美育联盟、四川省杨迅名师工作室、“蒲公英在飞”团队来到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和理县杂谷脑营盘小学,举办了“民间美术进课堂阿坝地区美育浸润活动”。此次美育浸润活动旨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同时,该活动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
随着公众更加注重休闲生活,以“美”为链接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空间成为假期“新宠”,是时下一种新的社交选择,参观热潮涌动。如刚刚开馆的广东美术馆“2024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开馆艺术季”,为公众提供长达三个月的综合观览平台,吸引了众多目光,也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北京市的三座全新的文化设施——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以其独特的现代设计和
4月27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国际设计理事会联合主办的“2024深圳设计周”在深圳深湾睿云中心开幕。本届设计周以“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推出“4+23+N”活动矩阵和“主展场+分展场+星展场”多层次设计展示和交流形态,即四项主题活动:一场开幕式、一场全球“设计之都”城市圆桌对话暨全球设计师大会、一场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颁奖典礼及获奖作品展与主宾国活动,以及23场系列品牌活动、N场分会场和星展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殿堂和精致园林中,一种独特的建筑结构——榫卯,历经千年仍然展现出其非凡的设计美学和工艺智慧。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家具以及其他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通过其独特的凹凸连接方式体现了传统木作工艺的精髓。 榫卯结构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设计美学,首先在于其精妙的结构设计。每一块木头的切割都经过精确计算,使得构件之间能够完美对接,利用木材纵向上的强度和韧性,通过凸出的“榫”和凹进的“卯
深泽直人,1956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创意设计公司IDEO的早期设计师、“无印良品”灵魂人物、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0”创始人,曾为多家知名公司诸如苹果、爱普生进行过品牌设计。 深泽直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概括为“无意识设计”。“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又称为“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无意识设计”并不是一种全新
中国书法兰亭奖(简称“兰亭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艺术专业奖。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布了第八届“兰亭奖”征稿启事,并定于今年10月举办第八届“兰亭奖”,引起广泛关注。 “兰亭奖”的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阴兰亭雅集。王羲之将雅集所作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即《兰亭集序》,该序有“天下第一行
【编者按】邱振中,1947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作品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教育奖、艺术奖)、第十届上海文学奖(诗歌奖)等众多奖项,又出版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人书俱老”:观念与机制》等多部著作。本期“书学之路”,特邀请邱振中分享他的学书经验与历程。 中国美术报:您是如何走上书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号宣和主人,书画家。喜好历代文物、书画,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善书画,自创书法“瘦金体”。其画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等,其书代表作有《秾芳诗》《楷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等。 赵佶所创造的“瘦金体”,纤细整体的笔画与其细腻雅致的工笔画风相互搭配,使得画面和谐统一。 苏轼论书有言:“书必有神、气、骨、血
2023年1月5日,正值小寒。在这个寒冷的时节,我的心也冷到了极点——原本身体尚好的父亲,竟永远离开了我…… 我知道很多事情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是我改变不了的,要往前看。作为当今中国画的代表人物之一,父亲的艺术成就早已享誉画坛,世间关于父亲艺术成就的评论文章很多,在这里,我就不想再重复叙述了。所谓“境由心造,画为心声”,对艺术家真实内心的了解,或许有益后辈学人做更深广的比照与思考。因此,今天我
某一年的初夏,沈周收到了友人遣家童送来的一盒“琵琶”——这并非作者的笔误,一同送来的书帖里赫然写着盒子里装的是琵琶。沈周带着疑惑打开盒子,一颗颗新鲜饱满的“黄金丸”映入眼帘。原来是替主人誊写书帖的家童写了错别字,闹了个不大不小的误会。沈周当即回书一帖,交由来者带回。 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不知古来司马泪于浔阳,明妃怨于塞上,皆为一啖之需耳。今后觅之当于杨柳晓风,梧桐秋雨之际也。
4月16日,江南暮春,傅申先生在富春江畔长眠,享年88岁。消息传来,不由得引起我些许回忆,略作叙述,以示纪念。 二十几年前,我在梳理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研究论著过程中,慢慢留意到其中的一位学者傅申。不久,通过在香港的朋友陆续收集了20世纪70年代港台地区《富春山居图》真伪论辩的系列文章,大多发表于《明报》。之后的三四年间,我对一系列论著持续加以研读、整理与编纂,约在2008年秋形成了汇聚古往今
宁强的《中国石窟之美:走进西域》观点鲜明、论据翔实、文字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好书。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该书所披露的资料的新颖性。 这本书不是在书斋中写成的,而是宁强迈开双脚走进西域调查研究的结晶。正像作者所说:“这本书的内容是我们十多年来八次对新疆境内古代艺术遗迹实地考察调研的一些有趣发现和学术总结。” 该书的新颖性表现在:一是人物的新颖。关于开发西域的人物,除张骞与班超外,还有一位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