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它以数据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标志。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日益成为引领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力量。跨媒体艺术作为科技高速发展中艺术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产物,它的实验性、可塑性以及多元媒介复合的特性,使其成为当代艺术家们偏爱的艺术概
【编者按】 很多一、二线城市中的大型商场里,陆续出现多种以美术馆为名的艺术空间,其精致的布置、时尚的展品,在浓重的商业氛围中增添一抹艺术的气息,同时也与商场中的“标配”——书店互相呼应、相得益彰。美术馆开在商场里,是一个全新的艺术传播模式,也是引导全民美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使得艺术不再曲高和寡,促使艺术从业者真正地面向大众;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趋近商业行为的艺术空间,也存在一些复杂的业态问题。本期时
把商场、快闪、美术馆组合在一起,似乎有点无厘头,因为,商场的逻辑是商业盈利,快闪的逻辑是快速集结并引人关注,而美术馆似乎应该是一个适合沉思的、让观众与艺术家心灵对话的地方,三者的交汇更容易产生矛盾、对立、冲突,而不是形成和谐、互补、共赢的效应。但是,这看似无厘头的组合却并非想象,而是已经在好些城市的大型商场里生成并生效。 在商场内构建“快闪式美术馆”,是一个需要集结多方力量、兼顾各方诉求的社会行
形式各样、功能不同的商业艺术空间,是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板块。这样的艺术空间往往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在吸引人们游逛打卡与消费体验的同时,更推动着艺术创造的发展与审美文化的传播,让艺术在商业氛围中走向大众。 一、商业艺术空间打卡是审美文化的认可。商业艺术空间吸引人们打卡,反映了大众对商业氛围中审美文化的认可态度。商场已经从单纯的购物与消费场所提升转变为多功能的、高层次的体验空间。对个人动态进行拍照、摄
当前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大型商场里都出现了通过“吸睛”的艺术展示,在营造了所售商品也是艺术品的假象的同时,也达到制造热点、吸引人流和吸金的目的。商场主要是通过布置一批视觉震撼的艺术品来实现其吸睛的,从这些艺术品的创作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把寻常物变得不寻常,通常把很小的物品(花朵、蘑菇、钻石、小鸟等)做得极大或者把很简单的事物做得极复杂来制造视觉震撼,南京德基广场就把厕所都当成艺术品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高端商业综合体开始转变以往的商业布局模式,在注重提升传统商品品牌价值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一些装修精致的美术馆相继入场,与书店、咖啡厅、民俗馆等场所一同成为高端商场的标配。比如,近来爆红网络的南京金奥国际购物中心的天空美术馆、北京朝阳大悦城的U2美术馆、厦门宝龙一城的宝龙艺术中心等,已被打造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IP。 总的来看,商业综合体里的美术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
绘画实践专业的学生读博深造已经成为当下十分流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绘画专业的学生在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后,选择了通过考试或申请等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 博士是国内教育中最高的学位,通常看来,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能够很好地掌握其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在某一范围有自己深入的研究,能够取得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美术学专业设置博士至今,通过学院的专业教学,确实培养出不少既有高学历和丰富知识储备,
本报讯 4月1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殿﹑博物馆及国家园林公共机构(以下简称凡尔赛宫)联合主办。 2023年4月,习近平主席和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宣布于2024年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共同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通过故宫博物院、凡
本报讯 4月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在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承办,黑龙江(国际)版画博物馆、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馆、禹舜美术馆协办。 本次展览涵盖了版画、雕塑、水彩画、壁画、漆画、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连环画、漫画、
本报讯 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此次展览以“看”与“被看”为主题,探讨艺术家与作品、作品与其对象的关系,以及记忆、情感、欲望、认知等现象通过视觉形式表达的方式。本次展览由谌河、刘曼文、郭全忠、洪磊、杨少斌、闫平、洪浩、翁奋、顾黎明、纪连彬、于振立、李占洋、丁乙13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组成,从不同视角展示当代艺术中有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化
3月29日,“城市互联——中法当代建筑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与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由旅法建筑师、策展人野城策划。展览分别邀请了中法两国各16家建筑事务所,每家建筑事务所选出三件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并以图文、影像和实物模型等多种表现方式进行编排与展示。浙江美术馆为展览量身定做的红蓝展厅空间也融合了中法建筑美学:象征着中国园林的圆拱门、扇形窗与象征法国建筑的长拱门、四叶花窗相
3月30日,“素心若雪——第十届全国女画家作品展”在北京市西集国际艺术园区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办,北京摩根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本次展览的稿件来自全国各地,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与山水、人物、花鸟画品类俱全,题材丰富,反映出全国女书画家植根传统、关注现实、守正创新的艺术理念,彰显了女性艺术家净心、静气、敬传统的艺术风格。开幕式后,还举办了艺术研讨会,孔紫、李学伟、刘海山、王雪燕
4月3日,“丹青妙绘千古梦——《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展览精选40余幅清代孙温、孙允谟所绘《红楼梦》绘本高清展览级复制画,基于原著的情节内容,从230幅绘本作品中的景、人、物、境、情等方面进行意象切片,分为“画承文韵——从文本到绘本的《红楼梦》”“凝晖钟瑞——大观园的幽雅之景”“诗礼簪缨——图像中的文艺巧思”“群芳风华——‘金陵十二钗’的娴雅之姿”四个单元和尾厅的“红楼徽影——《
4月9日,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广东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岭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的“山河万景·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展”在贵州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包含时代新景、畅游心迹、大美贵州、只此青绿、玄思卧游、咫尺之境、青山新语七个板块的307件作品,汇集了当代山水画坛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脉络清晰地建构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新气象,全方位、立体式地将当代中国山水画这一重大艺术课题,以更亲近、
4月11日,在第四十届兰亭书法节来临之际,为彰显浙江书法篆刻艺术的辉煌历史,尤其是篆书、篆刻名家辈出的盛况,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大匠运斤——浙江近现代篆书篆刻名家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 (徐渭艺术馆)开展。展览遴选浙江省内28家文博单位的218件(组)文物,系统梳理了浙江近现代篆书篆刻的脉络,阐释了艺术背后的人文精神,是近年来国内举办的一次高水平的篆书篆刻艺术展。
【编者按】4月6日—23日,“沉默的形状——赵培智个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主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览分为“谁的面孔”“一个人的世界”“有马的生活”“沉默的样子”四个板块,分别讲述艺术家赵培智通过沉默 赵培智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油画艺术家,也是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他成长于新疆,求学于新疆,也常以新疆人物作为他
4月10日至11月10日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姚华(1876-1930),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和戏曲理论家。展览旨在通过大量珍贵书画、文献、碑拓、刻铜、笺纸等实物,比较全面地呈现姚华在诗词、书法、绘画、考据、篆刻、写铜画笺等领域的杰出才能与贡献,以期使观众了解一位才艺出众、立体饱满的茫父先生。
3月23日至4月22日 北京·798艺术区艺栈画廊 展览展出了徐明慧近年创作的水彩、油画作品30余幅,呈现了其最新创作成果。在徐明慧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浮世绘的平面感、印象派的光影、马蒂斯一样的色块与黑色线描,以及艺术家自己的风格痕迹。对此,她谈道:“这场漫长的探索,是自己与外部世界、与自我内心的多重研修。”
4月2日至5月8日 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展览展出顾士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中央慰问团赴西藏采风及其扎根西藏军区15年间创作的80余件油画写生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展览通过对顾士本的个案研究和展示,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油画家“西行”艺术探索的历程,从而呈现以写生为主要题材的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4月3日至4月18日 盐城·盐城市美术馆 展览展出陈辉近年来的水墨作品121件,分为“故土家园”“山川异域”“恒古天地”“物照光华”“静之物语”5个板块,全面地反映了他在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实践、学术研究与艺术教学方面的风貌与主张。陈辉立足于中国社会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乡情与乡愁而展现出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精神意蕴。
4月5日至4月23日 北京·中国美术馆 展览展出田莉以水性坦培拉材料为媒介创作的静物和花卉作品。她将西方这一古老传统的技法运用在自己东方视觉的日常描绘表达中。这些精致、小巧、富有诗意的绘画,语言凝练概括,色彩典雅柔和,多层罩染中肌理丰富而微妙,呈现出独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风格。
4月6日至4月16日 北京·中国美术馆 李雪松以传统笔墨为根基,逐渐进入到探索生命本体形态的自觉状态。近年来,他围绕“生生不已”“雨林”等主题创作了系列作品。此次展出了他近20年来30余件大幅花鸟作品,是其在写生考察了世界多个热带雨林之后而创作的,观者可以感受到万物共生、相互依存、蓬勃而发的生命之美。
今年4月23日,是我国近代杰出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230周年诞辰。为感念先贤,弘扬国粹,湖南省、邵阳市有关方面特推出以纪念魏公为主题的“翰默情深”书法作品展。 魏源,字默深,1794年生于今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因父亲魏邦鲁长年在外为官,幼年魏源多承母教。他沉静好学、才思过人的故事,于家谱多有记载,在家乡传为美谈。未及弱冠,即自题“功名待寄凌烟阁,忧乐长存报国心”联以抒襟抱。他先后就读于县学爱莲书
“喜·乐·颂——湖北年画连环画宣传画专题研究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也是湖北美术馆长期实施的“20世纪湖北美术史”研究专题之一,以梳理地域美术、促进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宗旨,基于固定陈列展“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的学术框架,主要以馆藏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以下简称“年连宣”)相关作品与文献而实施。 本次展览以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与
3月30日,由北京市陶然亭公园管理处主办、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协办、北京茂庭艺术馆承办的“翰采文华——刘怀山中国画作品展”在陶然亭公园水榭举办,展出刘怀山近年创作的山水、花鸟、人物精品30余幅。 刘怀山是当代画坛中既典守传统,又创建新格的画家。他善于汲取传统图式和笔墨技艺的精华,化古为新;探究意象神趣与人文情怀,酝久成醇。所作既有渊源承续,更多为自出机杼、别开蹊径。刘怀山的绘画作品取材广泛,在
作品选刊
3月30日,由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宁波美术馆、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协办的“再寻桃花源·乡情篇——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担任策展人,开幕式由宁波美术馆馆长张维平主持。 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在致辞中表示,任建国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非常浓厚的民俗氛围和人文关怀,他的创作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对于中国笔墨的不断探寻和实验;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展览策展人):此次艺术沙龙围绕“再寻桃花源——任建国的艺术创作”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画发展历程展开。“再寻桃花源”作为一个文化理想、一个展览的主题,是任建国艺术之路上长久萦绕不去的宿命般的母题。这一意象与他早年研习中国画时的笔墨因缘有关,与他远渡重洋在澳大利亚工作与生活的人生步履有关,更与他心底积淀经年的穷究天人之际的艺术理想有关。 作为一位早慧而年少成名的画
宗白华曾将中国画的透视法总结为“提神太虚”,意指从室外鸟瞰的视角观察整个自然界的律动,画家的空间立场在实践中不断变化,通过游目周览,将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视点整合,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诗意画境。明朝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便是这种流动性空间构建的典范。 徐徐展开画卷,我们可以通过场景的变换观察到画面的视点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节奏从悠闲逐渐过渡到热闹,最终在宫墙处达到高潮并停止。画面中既有虚幻的景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产物,历千余年发展与演变,产生了许多成体系的理论与观念,成就了许多绘画名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山水画历经与西方艺术的互鉴与融合,吸收了许多世界文明的精华与优点,在反映时代精神、创造多元艺术语言等方面深度演进,形成了新时代山水画的新面貌和新体系,也出现了许多新风格与新技法。尽管所处时代不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仍然是山水画家所
曾熙(1861-1930),生于湖南衡阳县石市镇龙田村,谱名昭衔,后更名熙,字子缉,号士元、俟园、农髯等,历任兵部主事、南路师范学堂监督、岳麓高等学堂监督、湖南省咨议局(议会)副议长,海派书家领军人物之一,与吴昌硕、黄宾虹、李瑞清合称“海上四妖”。曾熙交游广泛,声名远播,与李瑞清、张大千等名家的交游往事,流传至今。 “南曾北李”,艺苑佳话 曾熙与李瑞清(1867-1920)是近代驰名海上的书法
中国书法绘画与中国文人素有不解之缘,除了精神境界相依相通之外,工具材料的亲近也是感情的纽带——对于传统中国文人来说,从少小到老迈,年年月月在不间断地书写,写字与他们安身立命的学问有难分难解的关系。由此,被人们尊重和忆念的书家,无例外地都是事业与学识卓然有成的文士,人们珍视并鉴赏他们的手迹,是由人及文。古人论书有“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之说,其文化背景应该是在这里。 20世纪以来,传统书写与文人的学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谷雨为:“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所以谷雨也是一个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节气,有雨生百谷、禾苗茁壮成长之意。“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民间传统有谷雨这天祭祀仓颉庙的习俗。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乃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天帝也感动于仓颉的
中国画作为一门植根传统中华文化的本土艺术,其在近代史上的发展并非一泓宁静的清泉,而是与中华民族的危急存亡、无数仁人志士的艰难摸索相联系,堪称民族生命之写照。近代以来,西方美学、艺术门类的竞相传入,打破了中国艺术领域的千年宁静,开始经历外来文化强烈的挑战与冲击。包括艺术在内,近代的中国学者无一不在寻求一种中西方碰撞下传统学术的前途问题。 溥心畬(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清道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