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欧阳询的行书代表作《卜商帖》《仲尼梦奠帖》《张翰帖》《行书千字文》进行作品风格分析。郭天锡在《仲尼梦奠帖》中跋文:“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若武库之矛戈戟。”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欧阳询行书险绝奇峻的特征。欧阳询对行书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书法发展的历程来看,他上承魏晋骨力洞达的笔法,下启唐代法度严谨风貌,欧阳询的书风不仅直接影响了儿子欧阳通、敦煌经生的书风,甚至影响了日本的皇室
摘要:倪瓒,元四家之一,也是元代文人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萧疏、冷寂的独特风格,逸笔草草的画风,以及“自娱说”的观念,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倪瓒的生活环境和他的经历,结合历史背景探究倪瓒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同时对《渔庄秋霁图》在笔墨和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倪瓒的个人风格。 关键词:山水画;风格;后世影响;意境探索 一、绪论 (一)选题原因及意义 以倪瓒作为本文
摘要:端秀作为清代四川书画名家,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颇多,但对于他的介绍及其书画艺术分析相对较少。本文对其仕宦经历作了考证,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为书画研究者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端秀;仕宦;绘画;赏析 一、人物简介 端秀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全名那木都鲁端秀,字思尹,以五月五日生,又字午君,晚年别号红梨馆主人,满族,正白旗人,吉林省珲春市人,是清代
摘要:唐朝到五代时期的战乱使传统的笔法体系断裂,这就导致宋人无法再像唐人那样走师徒父子间口授相传的传统书法道路。随之兴起的是以欧阳修为先导、宋四家为后劲的尚意书风,而米芾作为宋四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其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不言而喻。在其学书前期,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家是褚遂良。二人的作品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本文从褚遂良、米芾的作品出发,将二人作品中的用笔、结体、章法展开分析,从而得出褚遂良对米芾
摘要:篆书在经历宋元明时期的沉寂后,于清代再次繁荣,篆书名家辈出,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都是清代篆书大家。本文将重点探讨邓石如和吴让之的篆书艺术,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邓石如、吴让之的学书经历、篆书技法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及意义。 关键词:吴让之;邓石如;篆书;比较 一、篆书发展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字发展也是历史悠久。篆书,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古老的书体,其历史源远流长。
摘要:丰坊的楷书因存世书迹少而不为世人所重视,但其对于楷书的学习与研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他广收博取,重视古文字的研究,对于笔法、墨法、章法的学习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楷书的学习次序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并著书立说,对明代的书法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丰坊;楷书;取法 丰坊博学工文,尤擅书法,善用枯笔。其家中收藏巨富,于古帖见闻广博宏富,学书临摹功夫甚深,五体皆擅,往往乱真。他的楷
摘要:卢葵生,作为清嘉庆、道光年间扬州地区杰出的髹漆工艺大师,其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精湛的工艺技巧上,更在于他将文人雅趣与漆器艺术完美融合的独特创举。卢葵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当时的社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极大的影响力,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并极大地提升了扬州漆器的地位,将扬州的髹漆工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卢葵生;漆器;清代;漆砂砚 扬州漆器发展历史悠久,清代漆器
摘要:金文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作为西周金文经典,在艺术上极具美学价值,书法家多从中汲取灵感。《毛公鼎铭》是西周金文的庙堂经典,铭文数量位居青铜器之首。《虢季子白盘铭》是金文向小篆演变时期的代表,为历代学者追捧。二者虽都处于西周晚期,且都于宝鸡出土,所呈现的美感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图像对比的方法,探求二者书风之间的异同,以期对金文的书法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周金文;《
晋东南地区地处山西省境的东南部、黄土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被太行山脉南段、太岳山、王屋山所环绕,受群山阻隔,地形复杂,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夏代的晋东南地区,是山西高原中部土著族群东太堡文化(也有学者称其为白燕文化)的分布区;到商代早期时,逐渐从晋中盆地土著文化圈脱离,被商文化取代,最终被纳入中原地区商文明体系,到晚商时期已成为安阳殷墟所辖的王畿区域。西周时期,周王朝可能在长治
摘要:匾额是古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也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精髓,其承载着文化传承、开宗明义等显著功能。匾额被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是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了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大像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至今,历经一千多年的营建发展,代代传承与守护,留下了众多价值较高的珍贵文物,形成了古丝绸之路上集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
摘要:潘玉良是20世纪女性艺术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之一。她那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成就了她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她的一生始终致力于吸收中西绘画艺术精华,在油画、国画、雕塑、版画等多个美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个人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潘玉良;安徽博物院;展览 潘玉良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也是中国女性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潘玉良身世坎坷,两次远渡重洋,旅居法国四十余
摘要:江西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革命期间浓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通过图像和文字的方式记录和描写了当时历史的真实的抗争样貌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是当时地域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完美融合。红色版画在1937—1949年期间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红色版画真实地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的真实样貌,记录了革命英雄无畏的抗战决心,通过黑白木刻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人们深思其艺术特征并解读其精神
摘要:民国时期是月份牌广告发展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的月份牌广告随着东西方思想、文化经济的深度交流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民族特性。笔者通过对月份牌广告所处的时代背景、月份牌广告中的中华文化元素的研究,认识到了民国时期月份牌广告的特殊历史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民国;月份牌广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月份牌广告的溯源 月份牌是绘画、广告、年历相结合的商业文化产物。民国初年,西方人通过各种西洋广告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沅水流域傩堂戏正神类面具样本和与之相应的剧本唱词的情况,结合傩面具造型语言与其背后的民俗信仰本体之间的关系来解释面具的图像信息,再将正神类面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归纳,通过其图像的相似性及民俗信仰本体的神格共性,探索正神类面具可能存在的共同图像母题。 关键词:傩面具;图像学;民俗信仰 一、傩堂戏剧本与正神类面具图像对照分析 (一)唐氏太婆 唐氏太婆在傩堂戏体系中是引领全戏的先
摘要:瓦当是中国建筑中兼具实用与美学的重要装饰部件,在历史长河中衍生了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样,莲花纹瓦当是其中颇为引人注意的一种。在秦代至明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莲花纹瓦当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不一样,秦代莲花纹瓦是一种植物写实纹样,增加了一重以水厌火的神秘内涵,被作为一类较普通的纹样加以使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莲花纹瓦当风靡各地,数量颇丰。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宋代及之后,莲花纹渐渐变得世俗化,扩及各
摘要:花山岩画是一座巨大的文化艺术遗产宝库,其呈现的文化映像生动丰富,其绘画风格粗犷、简洁、生动、趣味盎然,色彩、曲线、造型等都具有丰富的美感。它是古时人们艺术水平的真实反映,是骆越祖先留给后人的艺术瑰宝。研究花山岩的绘画艺术,对于当前的艺术创作和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花山岩画的背景、美学特征和艺术审美功能三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花山岩画的艺术语言进行了探讨,由此对其艺术审美功
摘要:本文以中国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为基础,通过对该画作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二”相关的丰富意蕴。马远的《十二水图》以十二幅作品表现水的不同状态,每一幅画面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情感传递。文章旨在通过对《十二水图》的深入剖析,揭示中华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二”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以期为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提供启示。文章在探讨数字“十二”的象征意义时,从十二地支、十二时辰、十
摘要:京杭运河流经江南大地,与江南城市交织共融,牵引着江南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并由此孕育了多样的城市胜景。城市胜景因运河而兴,蒙络在江南的山水城市间,是京杭运河的一类文化意象。本文从现今保存的京杭运河图卷入手,通过画卷呈现的表象规律,以苏州为例,分析运河与江南城市的空间关系,着重研讨运河促成下的江南城市胜景现象,探微京杭运河影响江南城市胜景的作用机制。深入挖掘京杭运河文化内涵,有助于启示当今城市建
摘要:湘中民间信仰当中的蚩尤图像,在建筑装饰、木雕石刻等图像当中呈现了传统蚩尤的形象特征,受到民间固有印象与文化记忆的影响,且融入了湘中梅山对蚩尤形象的本土传说,作为新的符号语言,塑造了属于湘中梅山自身的蚩尤信仰与图像。 关键词:湘中梅山文化;蚩尤形象;多元化艺术象征 一、湘中梅山蚩尤形象的多元化文化融合 湘中梅山自古为多元族群聚居之地,其文化源流可以上溯到远古的蚩尤、九黎、三苗,是瑶族、苗
摘要:女性题材在中国女性绘画史上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每个时期的女性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宋代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显示了其时代魅力与特殊内涵,在宋代绘画中纺织题材的女性形象是最为常见的形象,并能反映出宋代女性题材的地位向道德、礼仪和政治方向的转变。结合宋代美术史的时代背景、形成原因等因素,从宋代纺织题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出现的特殊性、政治性、复杂性出发,分析宋代绘画中女性形象出现的功能、纺织绘画题材与
摘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是我国古代新疆龟兹地区著名的翻译家。401—413年,在姚秦政权的支持下,他在长安组织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由于鸠摩罗什天赋异禀和时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因素,其翻译的佛教经典详细、准确、通俗易懂并且文学价值突出,所蕴含的佛学思想哲理,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本文试图通过鸠摩罗什的身世、成长、教育和其生活的时代大环境,阐释鸠摩罗什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鸠摩罗什;佛经;
摘要:创作动机对八大山人的绘画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是一幅富有创作性的艺术作品。画家通过狂放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表达了对自然、对美好品质和对社会的关注。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的艺术才华,更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本文主要以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为例,从个人和社会层面出发再结合该作品的内容、构图、笔法研究创作动机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创作动机;朱耷;《荷花水鸟图》
摘要:砖室墓最早发源于汉代,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墓葬形制。砖室墓不仅体现了古代葬俗文化,更是古建筑的重要形式。通过收集已发表的关于湖北地区砖室墓的考古资料,分析各时代砖室墓的砌筑方法和建筑风格,本文以墓室内部墓壁的砌筑以及墓底的铺设为重点,总结砖室墓各时期的发展演变特征。 关键词:砖室墓;砌筑;顺丁结合 近年来,湖北地区出土砖室墓葬数量众多,资料丰富。砖室墓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重要一环,目
摘要:许昌市博物馆在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及周边征集到汉代实心砖2000多块,基本上是墓室用砖,装饰手法多样,构图完整,主题突出,大致分为画像砖、纹样砖与文字砖三类,本文对每一分类撷取具有代表性的图像进行赏析。实心砖表达了汉人“视死如生”的愿望,其图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现了东汉中晚期的社会生活习俗和意识形态,成为研究汉魏之际的社会状况、人文风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图像资料,具有补史或正史的作用。 关键
摘要:星象图是先民观测星空的形象记录,也是人事的映像。五代十国星象图大部分绘于后室顶部,图像组合包括星图、日月、银河、四象、十二辰、二十八宿等。这一时期出现了圆式全天星象图,较唐代星象图更为理性化、科学化。其图像布局组合模拟了天圆地方宇宙模式,体现了象天法地、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的观念,同时蕴含了佛教的净土信仰和道教的升仙思想。五代十国墓葬中的星象图,反映了当时儒、释、道不同思想信仰的混融。 关键
摘要:目前对敦煌莫高窟佛像艺术的研究已十分丰富,可是关于中国佛像造型的衣纹线条研究却很少有所涉及。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中国佛像艺术也接收了其他外来的艺术文化,认识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其他外来文化,可以有效地推陈出新。为深刻剖析莫高窟佛像艺术,本文将从佛像衣纹的线语言造型进行研究,通过考古学和图像志等研究方法进行运用,从莫高窟服饰风格的变化,造像的衣纹风格去探究佛像艺术的奥秘,对比不同时期
摘要:《民国康陶然生祠记碑》又称《武威县长康公生祠碑》,是为了纪念曾任武威县长的康敷镕所立。此碑是康敷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最好证明,为进一步了解、研究康敷镕生平事迹等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代表了当时武威的文学、书法水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民国时期武威田赋制度的变迁、民风、民情等方面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碑刻;康敷镕;生祠;更名地 在河西走廊著名道
摘要: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保存状况良好,其艺术价值极为珍贵。本文从法国学者范热内普提出的过渡礼仪理论出发,以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为研究对象,认为墓室壁画是过渡礼仪的结果,从空间布局、叙事逻辑、叙事主题三个方面论述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的叙事空间营造。 关键词:过渡礼仪;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过渡性叙事 “过渡礼仪”是法国学者范热内普提出的民俗学理论,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一种新解读,过渡礼仪将丧葬礼仪分
摘要:宗祠是中国传统宗祠文化的载体,是传统社会的缩影,它见证着一个家族的诞生与传承。本文以螺洲陈氏宗祠为对象进行研究,在分析宗祠中不同建筑装饰的形制内容之后,能够探寻螺洲陈氏宗祠的装饰艺术与宗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它们所体现的宗祠文化内涵,对于大众认识与弘扬优秀的宗祠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宗祠;建筑装饰;文化内涵 宗祠,是当今家族中族人祭祀祖先或者先贤的场所,是宗族血缘关系与权力的象征。陈
摘要:榆林四合院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其建筑特色深受多元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从汉文化的“礼”“风水”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等视角,对榆林四合院民居的院落布局、空间处理、建筑单体做法、装饰风格等建筑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榆林四合院民居巧妙地融合了汉文化的等级观念、风水理念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制与空间布局。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建筑形态,既彰显了中原文化的典雅,又体现了塞
摘要:美岱召壁画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代表汉、蒙、藏文化融合的又一高峰。其殿内壁画极具特色与文化价值。因此,本文以分析美岱召大雄宝殿两幅壁画入手,从而对其“纪念碑性”造像意义进行多方面探究。 关键词:美岱召壁画;纪念碑性;造像意义 “纪念碑性”和“纪念碑”的关联性可以被比作“内容”和“形式”的联系,前者指的是那些宏伟、坚固、庄重的建筑或雕塑,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纪念、传承、记
摘要:现代建筑在历史上缘起于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不限于生产技术、器具、能源、材料以及新的建筑设计风格等。从水晶宫博览会至密斯在二战后到美国所倡导的国际主义风格,都为西方建筑乃至世界建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自此之后,后现代建筑派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挑战,其层出不穷的艺术风格和语言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他们秉持反叛、理性与单一的功能主义,试图在古典语言以及当代戏谑的图案当中去建立新的秩序。然而
摘要: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原为哈尔滨犹太新会堂,是哈尔滨犹太人活动旧址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见证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人民与犹太侨民间的交往与活动,为哈尔滨留下了专属的城市记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口的迁移,这座历史建筑的功能不断变化—由最初的犹太会堂,最终演变为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这一过程展示了哈尔滨多元友好的城市氛围,也印证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自觉心态。本文将借助“文化记忆”理
摘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的2件东汉双鱼纹铜洗为研究对象,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病害情况、合金成分、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使用成熟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与材料,并加深对东汉双鱼纹铜洗的相关研究,使其再现原有历史风貌、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关键词:双鱼纹铜洗;检测分析;保护修复 铜洗,古代的盥洗器皿,商周时期,宴请前后都要进行沃盥之礼,沃盥
摘要:古书画文物的保护修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高度专业性特殊技艺,由于历史、环境、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件需要修复的书画文物都呈现出独特的破损状况和修复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文物保护好、修复好、利用好,全力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关键词:修复;保护;画心;保存 清·吴璜《梅雀图轴》现收藏于威海乳山市文物保护中心,为清代吴璜绘画作品。此画原装裱形式为一色诗
摘要: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近代著名私人藏书楼,历时百年之久。民国年间,受战乱影响,海源阁由盛转衰。如今,海源阁作为藏书楼的代表之一,也对外开放了,我国对文物及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也更加重视,其保护和传承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海源阁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介绍海源阁的历史兴衰以及数字化采集技术在海源阁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摘要:朱道平是当代中国水墨山水画领域声望较高的艺术家,他在中国山水画绘画方面的成就对中国画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朱道平的山水国画作品为目标,探析了他山水国画中墨点的运用及其在视觉影响和艺术手法上的创新。朱道平独特的墨点运用方式使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个性和活力。文章通过分析朱道平的国画作品,更深层次地追踪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探索朱道平山水画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他的影响和地位。 关键
摘要:正所谓“天画一半,人画一半”,漆画脱离不开馈赠万物的自然界,其独特的色彩、纹理和质感体现了一种艺术品既传统又现代的美。乔十光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先生的作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体现,他将漆画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漆画来描绘世间万物。山川、草木、虫鱼、花鸟等无不展现了自然之美,但也不是纯粹将自然照搬到画面上来,大多源于他自身的思考和情感,将自然元素转化为个人的独特语言,以“中得心源”的方式
摘要: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艺术设计都反映了不同的生活风格与价值观。本文从康德关于“审美本质”的讨论出发,运用美学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对岭南醒狮艺术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剖析与研究,认为岭南醒狮在艺术性、主题性、规范性等方面都表现了鲜明的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审美理念的具体体现及其审美情趣与追求。 关键词:艺术美学;岭南醒狮;美学特征 一、艺术美学的相关概念 美学是探索美
摘要:中朝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朝鲜半岛的山水画受到了中国绘画思想的深远影响,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许炼是19世纪朝鲜王朝末期活跃的画家,其以中国元末画家黄公望和倪瓒的画风为基础,结合了珍岛实景山水和个人经历的感悟,创作出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成就而闻名,为朝鲜末期南宗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许炼作品中的几何图式与黄公望、倪瓒、弘仁等文人画中的绘画语言有文化共相,这种文化交流和绘画传承不仅丰富了艺术传统,
摘要:当代抽象油画家顾黎明的画作《太岁神》《武门神》《秦琼》等关于《门神》的一系列作品,在人物造型方面汲取了我国传统人物绘画的飘逸和古朴,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简约,其巧妙使用了厚涂的方式,并与色彩变化相呼应,使门神的形象更具立体感。文章以顾黎明的《门神》系列作品为例,深入研究当代美术的社会功能与审美效应,分析《门神》系列作品如何反映社会问题,并在观众中引发审美效应,进一步揭示了当代美术对社会的积极
摘要:本文探讨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其绘画作品中的线条构成和情感表达。文章通过对吴冠中作品的线条形式特征和情感内涵进行具体分析,揭示了线性语言在其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章结合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探讨了吴冠中如何在作品中构建画面结构、传达情感主题,并探讨了线性语言对观者产生的审美效果。通过深入研究吴冠中绘画中线条的构成与情感,本文阐释了对艺术创作中线性语言运用的深刻理解,进一步探讨绘画艺术的美学意义
摘要:色粉画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是由用途各异的色粉笔,在专用色粉纸或其他材质上创作的绘画形式。虽然色粉画用色直接,却能表现出预想不到的画面效果,色彩鲜艳,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深受西方艺术家的推崇。它可以进行素描与色彩的衔接训练,方便画家在较短的时间内,捕捉眼前的场景和人物,并能利用色粉笔表达不一般的色彩韵味。它不仅能用于专业的创作,同时也可作为速写的一种形式。在利用色粉画静物的时候,能为
摘要: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吴冠中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艺术思考,成为一位备受推崇的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真实,更体现了具象与抽象的和谐统一。本文探讨了吴冠中作品的抽象与具象之美,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价值。 关键词:抽象美;具象美;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不可替代的画家之一,其提出的诸多艺术
摘要:林风眠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家、教育家,他对中国近现代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年轻时的林风眠从西方学成归来,提出调和中西艺术的主张且一生都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动中西方艺术的融合。20世纪40年代,林风眠开始创作静物画,静物画是他进行中西方艺术调和的重要代表,主要内容为器皿、水果、花卉等。《金鱼与静物》(图1)是林风眠在融合西方立体主义与东方精神的黄金时期中创作的作
摘要:自古起,民居建筑与中国山水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民居建筑在山水画中常作为画面中的常见元素,与山水融为一体。从古人的许多绘画中,我们能看到不少村落、屋宇建筑。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画家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历史人文、民俗民风。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民居的研究逐渐升温,民居题材绘画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承载着沧桑历史的民居在乡土绘画中成为重要的符号象征。地处湖南西北部的大湘西地区,
摘要:革命文物需要保护,也需要展示传播。随着全国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局等针对革命文物的展览陈列越来越丰富,群众参展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包括线下实地、线上远程、AR体验等。其中,展陈图书的出版创新性地满足了纪念和回味展览陈列精华的需求。笔者结合出版实践探析革命文物展陈图书的出版价值,反思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革命文物展陈;图书出版;出版融合 一、出版背景 自192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书法元素和文创产品,然后分析了目前书法元素文化创意衍生产品开发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性、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最后阐述了书法元素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的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书法元素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书法元素;文创产品;开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创产品市场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各类形形色色的文创产品有着多元化风格。通过仔细观
摘要:21世纪是数字时代,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与传播者,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博物馆也开始探索藏品数字化的转型。本研究旨在全面探讨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的开发过程及其在不同维度上的价值体现,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的开发,即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实体藏品转化为数字形式,不仅能够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还能够跨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文化和艺术对19世纪法国绘画的影响。文章将考察这一时期法国绘画中的中国元素,探讨中国文化艺术与法国绘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华文化艺术;水墨画;19世纪的法国绘画 中华文明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广泛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元素。19世纪,法国艺术家深受中国艺术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中国风”,即“Chinoiserie”。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国画和其他装饰品开始
摘要:油画艺术作为西方最主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记录方式,其内容的变迁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8世纪法国油画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在政权更迭、启蒙运动、赞助人的影响下大致经历了从高贵典雅向朴素平凡变迁的过程。 关键词:洛可可艺术;启蒙运动;女性形象 一、外界因素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英国人文主义学者贡布里希在1960年研究美第奇家族早期赞助中说道:“直至15世纪,艺术作品都是捐赠
摘要: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艺术作品外在风貌的不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因此吸引着众多的艺术理论家和艺术鉴赏家,出现了很多文献资料与鲜明观点,供人们对这种差异进行研究对比。深入探究下去,我们发现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形成存在复杂的原因和历史渊源,本文以大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与阎立本的《步辇图》为例,从构图方式、透视原理、块面关系以及画面主客观看法的不同等角度稍加深入地介绍中西方绘语言的不同
摘要:出生于19世纪瑞典的卡尔·拉森,是与安德斯·佐恩齐名的水彩画家。当时瑞典艺术家人才辈出,主流画派百家争鸣,但依然掩盖不住卡尔·拉森的艺术光芒,他所描绘的家庭日常生活偏离主流,体现温馨的氛围的画作得到人们的喜爱。他所表现的艺术独特性正是这位艺术家的灵感所在,正如他所说“艺术是生命的灵魂,而画笔则是我们的向导”。在进入他的艺术世界后,便发现了他生命的灵魂,那就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在欣赏他诸多画
摘要:自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艺术的浪潮进入中国以来,对于野兽派的讨论和研究便从未停止过,在中国传统美术与西方现代美术结合背景下产生的中国现代美术语言中,野兽派风格的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探寻中国现代美术语言的野兽派因素,结合部分中国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来简述中国艺术在现代主义美术语言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现代主义美术语言;中国现代美术;野兽派 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和艺术
摘要:尼古拉斯·德·斯塔埃尔(以下简称斯塔埃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享誉欧洲的新巴黎画派抽象画家。深受塞尚、马蒂斯、勃拉克、马涅利等大师的影响,1950—1952年是其创作的巅峰时期,色彩鲜艳有力量,构图协调且平衡。运用色块语言进行创作,极其考验艺术家解构画面和重构画面的功底,色块承载着艺术家思想情绪,同时也掌握着画面的秩序与平衡。文章通过梳理斯塔埃尔的绘画风格历程,对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作品展开
摘要: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是一位德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中经常蕴含毁灭与新生的主题。基弗的作品中多次描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标志性环境,也从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与之产生互文并通过图像符号的运用来暗示毁灭即新生的概念。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向日葵符号为例,从作品中的“符号诞生背景”“与毁灭的联系”“新生意义”三个方面切入,将之与第三帝国历史、德国文化现象相结合进行研究和
摘要:《夜巡》是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家对画面的描绘,为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增添了一份重要材料。其戏剧性的画面结构与画面色彩都给人以神秘的色彩。画面中独特的光影,给整个作品增添了一分独特的气质。 关键词:《夜巡》;伦勃朗;色彩;构图 伦勃朗是17世纪艺术史上最伟大、最具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历史画、宗教画等。伦勃朗生长于一个
摘要:陶瓷艺术乃我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这门艺术无穷吸引力的驱使下,笔者步入了瓷绘世界。长年累月的实践让笔者更加钟情于描绘瓷上人像画。人像画不仅能够透过艺术的形式间接传达人的情绪波动,而且还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特征、表达宗教信念和描绘神话传说,它是艺术家对于人物性格解读以及个人艺术修为的显现。 关键词:陶瓷艺术;工笔人物;实践途径 细致入微的工笔人物绘画艺术归属于工笔画这一门类,属于中国画艺术传承中
摘要:中国的传统美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为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独特艺术形态与风格。当前,中国审美被广泛地应用于油画的创作,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艺术体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詹建俊的油画作品在形式上的表现和艺术风格。该文旨在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詹建俊产生的影响入手,探讨中国美学在油画的创作中应怎样把中国审美的精髓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以及它在
摘要:苏天赐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诗人,其作品融汇古今中西艺术风貌,表达了中国传统文人空灵豁达、婉约清新的审美情怀,得林风眠先生真传而又不泥于师,在探索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上,融中国传统美学与哲思于艺术创作,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创造了富有江南意趣和东方意蕴的艺术风貌。本文拟通过分析苏天赐意象油画的创作背景、技法特点以及艺术风格,探索其油画作品中浓厚的传统美学,从而揭示中国意象油画在
摘要:关中非遗麦秆画历史悠久,更是活态的工艺美术文化历史,传承的是匠心文化、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精神。文章以关中非遗麦秆画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发展来源、分类与工艺流程;以作品案例分析法从图案纹饰、制作工艺、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其艺术特点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结合非遗文化发展趋势从文化、产业及社会层面探讨了麦秆画的传承价值,旨在为探索关中麦秆画提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关中非遗;麦秆画;传统文化;文化
摘要:笔者通过对苗族蜡染经典纹样窝妥纹的起源与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论述,对窝妥纹所呈现的美感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苗族文化中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并对现代设计中窝妥纹的应用价值以及传承和推广的方式进行思考和阐述,探索窝妥纹在当代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苗族蜡染;蜡染纹样;窝妥纹;文化内涵;设计美感 一、苗族蜡染工艺及其经典纹样 (一)蜡染工艺概况 染色工艺在秦汉时期出现并且一直在被传承乃至不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术更是根植于民风民情之中发展而来,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根植于丰厚的文化土壤,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浅析库淑兰的剪纸艺术中的构成美学。她的剪纸作品对传统造型法则和审美意识进行了新的演绎,将传统剪纸进行了新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这种对中华传统美术的继承和创新更需要我们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和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能从这种独特的
摘要:漳浦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是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本文概述了漳浦剪纸艺术的历史、艺术特点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尽管面临挑战,漳浦剪纸艺术仍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利用科技提高传播效率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漳浦剪纸艺术的国际发展展示了艺术魅力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期望漳浦剪纸艺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认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