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庭坚,宋代文坛巨匠,不仅诗文卓绝,更是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黄庭坚的书法艺术继承了古代书法的精髓,又在古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了新的“辐射式书体”,其书法中的“书韵”主要体现在独特的字形结构、欹侧变化的笔画、点画抒情的特色、行草兼备的风格、虚实结合的韵律、简练的线条力量、笔触有力的特点以及奔放的字形气势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黄庭坚;书法;入古出新
张宗苍的重要性,在于他是中国绘画史上将院画、文人画首度融合的代表人物,他引领了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群体之间的换血重组,折射出时代的雅俗嬗变。 一、绪论 目前学术界对于张宗苍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入宫后,掺杂了“清代宫廷绘画”“正统画派”“受学于娄东派”及其他一些画家(如师承关系)的综合讨论。诚然,入宫后的张宗苍“恩遇殊常,旷代一时”,创作之巨,是清宫收藏集大成的著录《石渠宝笈》中件数最多的一位宫廷画
摘要:元代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其以独具一格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追求闻名于世。其对“气韵”这一中国特有美学概念的强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气韵”的概念伴随着画论著述产生,并被后世画家通过艺术创作不断诠释,等到元代,其内涵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倪瓒的《秋亭嘉树图》探讨元代山水画中“气韵”的表现手法及美学意义,分析元代画家如何通过笔墨、构图和意境的营造,赋予山水作品以生命和
摘要:何绍基生活的年代是帖学逐渐衰微,碑学逐渐兴起的时代,但其早年受到其父影响,对颜体用功颇深,其笔法基于颜体,又坚持碑帖融合,使得自己的作品既充满了帖的韵味,又充满了碑的朴拙。何绍基和颜真卿虽然横跨几个朝代,但颜真卿对其的影响贯穿在何绍基书法的方方面面,本文将从何绍基对颜真卿楷书的继承与创新、何绍基对颜真卿行书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何绍基晚年形成自己独特书风三个方面来说明何绍基与颜真卿的师承关系。
摘要:“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美学理念,对艺术有深远的影响。油画作为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在油画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先阐述了其含义,然后结合罗中立、吴冠中的油画作品分析其在油画中的表现,揭示了“气韵生动”在油画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罗中立;吴冠中;油画;气韵生动;表现 六法中“气韵生动”居于首位,是最重
摘要:盱眙县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余件套,其中玉器有100余件,不乏上佳之作,笔者现拣选馆藏精品玉器中龙纹玉器数件作简要介绍,以供大家鉴赏。 关键词:盱眙县博物馆;龙纹;玉器;汉代 中国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古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对玉的尊崇与珍爱,已形成一种恒久不变
摘要: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而女性金银首饰,作为这一时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工艺特点。金银首饰不仅是女性日常装扮的重要物品,更是身份地位、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的体现。研究明代女性金银首饰的设计风格,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明朝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基于此,本文以兰州市博物馆馆藏的几件文物为例,主要分析明代女性金银首饰设计风格。 关键词:
摘要:汉代是玉器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数量众多,门类齐全,而且用途明确。根据玉器的功能和用途,汉代玉器可大致分为四类,即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玉器、礼仪中使用的玉器、装饰中使用的玉器和辟邪丧葬中使用的玉器。本文主要以汉代腰佩饰玉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腰饰进行初步了解,熟悉汉代腰佩饰玉璜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玉璜的形式分类;其次,对玉璜造型、纹饰以及工艺进行研究;再次,研究玉璜的佩戴方式以及功能用途;最后,对汉
摘要:屏风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是集器、物、观念与美于一体的物体。本文以屏风的变迁为主要线索,探究其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发展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过程,旨在研究屏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屏风;器;物;观念;美 屏风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思想观念。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屏风相关的艺术作品有很多: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
摘要:文章从学理层面出发,以克拉克瓷的纹饰为研究对象,运用美学原理和审美意象学,分别从当代美学视角下的文化美学及设计美学等两个方面对克拉克瓷纹饰美学体系展开讨论,就克拉克瓷纹饰的相关属性在“传统—现代”这一观念下的演变进行一系列的实证性探索,希望能够为包括克拉克瓷在内的传统文化设计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相应的启发与指引。 关键词:克拉克瓷纹饰;美学;设计 克拉克瓷是明清时期销量巨大、设计经典的一
摘要:文章通过对天水市博物馆馆藏三通义学碑碑文的阐释,揭示了清代秦州义学发展状况,弥补了地方史志在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方面的空白,丰富了地方史研究内容。 关键词:义学碑;清代;秦州;义学;教育发展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三通清康熙年间“义学碑”。碑身保存完好,石质,纵30厘米,横64.5厘米,厚7厘米。自第一块石碑起,从右至左,以行楷、行书、草书阴刻1067字。记录了秦州刺史汤公捐俸建立义学九所的事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佩绶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后汉书·舆服志》对汉代的服饰制度—佩绶制作了详尽的论述,从绶的色彩、织纹、疏密、长短,及所佩官印质地都依据不同的社会地位进行了详细区分。汉代佩绶制度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同时承载了丰富的政治元素。佩绶制度由产生到消亡,它对后来的服装体系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佩绶制逐渐被其他可以表示等级的方式所取代,如顶戴顶珠的材料、顶戴后花翎的眼数等方法,
摘要:西安出土的三例兽面镇墓兽以及山西出土的六例平城人面镇墓兽均呈现“颔首低头”的姿态,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昂首抬头”型镇墓兽相比较为特殊。文章从北魏的“颔首型”镇墓兽的出土位置、造型出发,通过风格学、图像学的方法探究其来源和文化特征。联系该时期前后的镇墓兽形象,探究北魏时期胡汉交融下镇墓兽象征意味的转变,研究发现北魏时期镇墓兽“颔首”形态演变反映了北魏时期吸收融合汉墓葬文化的过程。颔首和仰首或许
摘要:北庭西大寺配殿S105殿西壁绘有“八王争分舍利”图像,是目前发现的高昌回鹘仅存的一幅描绘释迦涅槃后发生的故事的图像。图像以连环画形式描绘了“王者出行”“攻城”情节,展现了“八王争分舍利”故事的中心环节。文章拟对“争分舍利”图像的壁画内容、经典依据、样式来源等内容与其他地区图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与河西地区文化交流中的图像互鉴。 关键词:S105殿;争分舍利图;出行图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
摘要:瓷器文化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从原始青瓷开始,我国的瓷器文化距今已经有四千余年的发展历史。直到明清时期,无论是瓷器产量,还是工艺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瓷器文化真正迎来了黄金时期。明清瓷器有十分精美的纹饰,内容形式也较为丰富,其中以人物故事为纹饰的瓷器更是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艺术气息,是我国无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对我国明清时期的人物故事瓷器纹饰艺术进行了
摘要:在中西方文明交往融合的漫长岁月中,在千百年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时光里,我们总会看见交杌绵延不断的轨迹,总会瞥见交杌那独特的异彩。探讨交杌的前世今生,研习交杌别样的美学与技艺,致力于古典家具的传承创新,应该是一件有意义、有意趣的事情。 关键词:明式家具;交杌;交椅;传统家具研究与分析;家具应用 2000年前,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开启了东西方经贸文化往来的丝绸之路大门。从大唐长安“
摘要:铜版画自明代由传教士带入中国,在民间很受欢迎,自清代起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在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推动下,清廷制作了大量不同主题的铜版画册。纵览清代宫廷制作的铜版画,发现不同时期铜版画的主题与历代皇帝的喜好息息相关,是皇帝审美意志的产物。本文将从《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等铜版画入手,围绕清宫铜版画发展的三个阶段,探究清代宫廷铜版画发展路径与皇帝喜好的关系。 关键词:铜版
摘要:龙和凤作为中国符号的代表由来已久。龙凤合体形象的出现是龙、凤崇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观念。针对先秦时期存在的龙凤合体形象,按照图像学进行分类,对先秦时期对龙凤合体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先秦时期;龙凤合体;文化内涵 一、龙凤合体形象的起源 在远古时期,人们相信自然界中存在各种神秘的力生物,这些生物被称为“神灵”。龙
摘要:自从中国发明造纸技术以来,纸张就成为记录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考古发掘的纸质文物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纸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常遭遇瓶颈,许多难题亟须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考古出土纸质文物的现状,进一步探究纸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并对出土的纸质文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力图对今天纸质文物的保护利用形成一定启发,从而致力于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
摘要:2018年,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太印第四小区居民在维修地下管道时发现了一座明代墓。此墓出土了两合明代纪年墓志,释读墓志可知墓葬男主人为明代袭封于古泽州的隰川王家族宗室成员,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诰封奉国将军,别号修身子。两合墓志不仅记录了墓主夫妇生平事迹、家族世系传承,也详细记载了“懿安始封于泽”的历史事件,可与正史相对应。两合墓志的发现,丰富了明代隰川王宗室研究资料,填补了该段历史空白,对研究
摘要:黑龙江黑河市嫩江市有一座将军坟,经考察墓碑,可知其为清代京口副都统海全之墓。海全系黑龙江出身的“满洲世仆”,自咸丰三年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起直至最后阵亡,近十年间始终在宁镇扬地区与太平军对峙。其征战表现、升迁轨迹、龃龉绿营乃至身后哀荣,对观察普通满洲官吏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作为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关键词:太平天国战争;档案;海全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临江乡赤卫村南小山的东南坡上,有一座当
摘要:永陵是五代前蜀高祖王建的陵墓,在史书上被称为“永陵”。本文以永陵棺床东西两侧的十二神像为研究对象,在参考众多学者对十二神的研究解读基础上,对其甲胄进行再研究,以发掘报告中的甲胄研究为基础,对永陵中的十二神像上半身甲胄进行研究解读,从而探索其在墓中的价值和意义,指出报告中作者解释的部分考证争议之处,探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永陵;十二神像;天王像;甲胄 永陵中的十二神像位于棺床的
摘要:扬州地区已出土一批唐代墓志,从墓志可见唐代葬于扬州者多为外籍人,通过释读铭文、结合出土信息及文献资料,总结外籍人选葬扬州的原因或是生前定居于扬州、配偶葬于扬州,或是无法归葬原籍。 关键词:扬州;墓志;籍贯 扬州现已出土一批唐代墓志,志文所记墓主多为外地籍贯,然唐代归葬之风盛行。本文结合文献纪年与考古发掘成果,对已出土的扬州唐代墓志进行系统梳理,探析外籍唐人葬于扬州的主要原因。 一、扬州
摘要:本文根据一组新见的清人金石拓片题跋材料对师望鼎的出土流传信息作了两方面的补正,其一是指出该鼎并非为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所得,而是1873年后出土于陕西汧阳;其二是指出该鼎在沈秉成后、程霖生前另有一收藏者“泉塘徐氏”,但并非旧说所认为的徐楙,具体为何人尚待考证。 关键词:师望鼎;出土;汧阳;泉塘徐氏 《殷周金文集成》第02812号收录有一件师望鼎,现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是学术史上一件著名
摘要:红河迤萨镇地处西南边疆,北临云南省昆明市,东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迤萨自古以来就是滇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从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迤萨民居既有彝族土掌房建筑、汉族传统建筑,又有中西融合的建筑。迤萨古代民居建筑形制的演变不仅受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还受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彼此相互融合、碰撞,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红河迤萨;民居建筑;演变 红
摘要:“镬[huò]耳屋”是明清时期岭南客家富贵民居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象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镬耳屋建筑历史文化内涵及文化元素特征,结合文献阅读、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方式,以日常生活用品为载体,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得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生活用品,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为镬耳屋建筑元素的多元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镬耳屋;家居用品;文创设计 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类型按地域划分
摘要:本文以鲁迅在北京西三条的故居为研究的核心,深入探讨了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这一重要议题。鲁迅的西三条故居,这座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四合院,见证了鲁迅的生活轨迹和创作历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我们通过对这座故居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对其独特的建筑特点进行细致描绘以及对故居内珍贵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而具有操作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鲁
摘要:陶塑瓦脊工艺是岭南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文章基于此,以佛山祖庙博物馆陶塑瓦脊为例,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题材丰富、色彩多样、装饰精美、意蕴深厚六个方面,探讨了陶塑瓦脊工艺的艺术特色,并提出了其当代传承策略。 关键词:岭南陶塑瓦脊工艺;祖庙博物馆;艺术特色;当代传承 陶塑瓦脊为岭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结构上的功能,也有很强的装饰性。早期的陶塑瓦脊以单个形象为主,形制较小,随着时代的
摘要:文物鉴定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该项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在文物鉴定与鉴赏过程中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传统鉴定方法主要是依靠肉眼观察,凭借所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文物鉴定与鉴赏方法开始朝着多元化的角度发展,诸多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本文将针对新技术下文物鉴定与鉴赏方法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广大文物收藏爱好者以及相关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
摘要:锔瓷是一种集金属与陶瓷为一体、独具特色的修复技艺,它的产生和发展诠释着与其关联事物的更迭变迁。如何正确地将这些传统技艺保留下来,是我们这次保护修复的主题。为了保护这份历史修复工艺的“见证者”,我们通过便携式Dino-lite数码显微镜、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锔钉成分以及锈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保护修复技术路线,通过清洗、锔钉锈蚀处理、补配、随色、仿釉等步骤对该件藏品进行了保护修复。
摘要:“张家界地貌”为世界级罕见地貌,为山水画创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形式语言。文章以张家界地貌山水画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张家界地貌山水,从地质学的角度探讨了张家界地貌与山水画之间的契合度以及创作地貌山水画的价值。 关键词:地质学;张家界地貌;山水画创作 张家界地貌山水因其特殊的地质结构闻名国内外,研究张家界地貌山水画有助于突破现有的山水画表现形式,能够启发创作者更好地进行创作探索。 一、张家界地
摘要:此文以黄永玉的绘画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黄永玉湘西题材绘画作品研究和阐述其画面语言与题材的创新性。笔者依据画面情感的高度提炼,总结了湘西题材在黄永玉绘画的重要性与独特意义,以期通过研究与阐述,为研究现代中国画的题材创新提供灵感。 关键词:黄永玉;湘西;绘画 黄永玉于192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祖籍为湖南凤凰。虽然出生于常德,但是他并不在常德长大,自半岁以后就随父母回到了凤凰老家,自此开启了
摘要:何多苓的绘画艺术融合了西方油画语言与传统中国文人画的笔情墨趣,画面唯美朦胧,充满写意性的用笔与灰色的油彩,在对女性的表达上充满浪漫性与诗意性。何多苓作为抒情现实主义艺术家,画面的抒情性是其显著特征,绘画是何多苓表达生命感悟与审美情趣的乐园,通过研究何多苓的绘画作品,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审美心境。 关键词:何多苓;抒情;浪漫 一、何多苓人物背景 1948年何多苓出生于四川成都,父母在四川大学
摘要:任伯年是“海上画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独特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画作,尤其是任伯年的花鸟画,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任伯年的花鸟画注重写意精神,并在写意精神上有所发展和突破,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重要代表。本文试从任伯年花鸟画的写意精神入手,并进一步探究任伯年花鸟画中的写意精神对当下美术创作的意义。 关键词:任伯年;写意花鸟画;写意精神 一、任伯年花鸟画写意精神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徐冰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诗性审美文化特质,从徐冰生涯与诗性的概念辨析、艺术中的天人合一精神、质朴纯真的表现以及虚实相生的意境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对徐冰艺术作品的分析,揭示其艺术作品中心物交融的诗性智慧。此研究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为在国际化背景下真正建构中国艺术自身的当代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徐冰;诗性文化;天人合一 一、徐冰生涯与诗性无穷 徐
摘要:孟二虎的油画风景写生作品是他这些年来最突出的成就。他强调写生、师法自然的绘画观念。近年来,他深度探索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在写生中直抒胸臆,油画用笔和中国写意结合得恰如其分,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师法自然;意象表达 在新疆,一谈起油画风景必然会想到20世纪优秀的油画家杨鸣山老师,因为他的成就实在是太过闪耀,著名油画家全山石老师评论他是戈壁沙漠中的一颗明珠。历
摘要:程门是浅绛彩三大家之首,浅绛彩的公认创始人,对整个晚清乃至近现代瓷画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程门作品又以山水图最为著名,并且对后世的新粉彩、“珠山八友”等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山水作品风格多样,以瓷器为媒介,展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对程门山水绘画的研究,结合程门的生平,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初创期)和中期(多向探索期)和晚期(成熟期)。由于不同时期个人的经历、情感、阅历以及对事物的态
摘要:当下对于中国传统的汉画像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学、考古学和图像学等领域,笔者期望从起源于西方近现代的格式塔心理学入手,解读汉画像石艺术的设计心理学特征,为汉画像石艺术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汉画像石艺术;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组织规律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祠堂、庙阙和墓阙等建筑上雕刻有画像的建筑构石。汉画像石艺术以视觉图像全面展现汉代社会,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
摘要:寿山石雕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雕刻艺术的精湛技艺,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本文将从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对寿山石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寿山石雕;文化内涵;社会功能 一、寿山石雕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文化元素 寿山石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通过对自然、人物、动物等题材的刻画
摘要:从器型、铸造年代和铸造背景等方面对一件特殊的狮耳铜香炉进行研究,确定它所属器型并给出准确的命名,推断它的铸造年代并探究它的铸造背景。 关键词:香炉;宣德炉;器型;瓿式炉;断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艺术品欣赏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收藏。其中,明清时期铜香炉,也称“宣德炉”,是其中一个比较热门的收藏品类。宣德炉是指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朱瞻基参照《宣和博古图录》等
摘要:在国家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战略的指引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藏品的开发设计已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扩大其世界影响力的新渠道。然而,数字藏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合作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薄弱、内容和视觉创新等挑战。为此,中国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规范审批流程,深入挖掘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创新的设计方法打造数字文化产权的形象,赋予数字藏品自身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数字藏品
摘要:纸张在诞生之时,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模式、流通以及地位,其在便携程度、笔墨张力、信息传播等方面远远超出当时的其他载体,而这样的转变正是发生在魏晋六朝时期。本文以纸张为线索,探讨了纸张在收藏史上的重要作用,其中还涉及东晋的贵族名士在纸质艺术品收藏过程中的几则有趣故事。 关键词:纸张;东晋贵族;收藏 一、遇到战乱,揣上就跑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正是靠着纸张的轻盈便携,才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深度挖掘并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领域的一项核心任务。当历史的深邃与现代的活力相遇,新媒体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不仅实现了文物文化的全面整合,还为其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活化传播铺设了坚实的道路。社交媒体作为历史与创意交织的纽带,正逐渐构建起一种超越国界的交流媒介,对历史的传承、文化的扩散以及国际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社交媒
摘要:作为当下时兴的技术媒介,新媒体技术无疑吸引了当下众多摄影艺术家的目光,他们将其应用于当代摄影创作之中,使其呈现新的创作生态。本文以新媒体技术所呈现的“新”特点为出发点来探讨其对当代摄影艺术的影响,并对这一融合现象进行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创新;当代摄影 在当代艺术语境之下,不同媒介之间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常态,媒介之间相互影响。这其中就包括新媒体与当代摄影艺术之间的融合。新媒体
摘要:本文以社会教育视角为基础,以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为案例,深入研究了革命文物的创新利用模式,通过分析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创新模式的概念和具体案例,揭示了这一模式在拓展受众群体、提升学习体验、激发社会参与度、推动文物传承方面的独特优势。研究同时指出了革命文物创新应用在技术应用、观众教育水平、资金和资源、文物保护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总体而言,社会教育视角下的革命文物创新利用模式为文物传承
摘要: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法国远征军利用所带氢气球,拍摄了第一张紫禁城航拍照。民国初年,美国摄影师约翰·詹布鲁恩则第一次在飞机上对紫禁城进行了航拍。而对于这两次航拍的拍摄过程、航空方式、影像流传以及与同时期其他照片的关系,则缺乏研究与解读。笔者通过对法国影集《气球下的中国》及同批洗印照片进行统计,发现庚子时期包含紫禁城的航拍照共有3张,分别由两位法国中尉拍摄,并从同时期日军照片中还原了法军在北海操作
摘要:文章以如东黄海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深入探讨其现状、价值及文创设计策略。研究发现,如东黄海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针对当前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地域特色彰显、跨界创新应用三大文创设计策略,为黄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如东黄海文化遗产;文创设计;传承创新 黄海文化作
摘要:胡一川是第一代新兴木刻版画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革命形势的变化使得“人民”在胡一川木刻创作中的地位不断变化。胡一川通过作品在抗战时期找到个体的身份认同,并以木刻为媒介,以视觉性为核心呈现特定抗战时期红色美术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本文旨在围绕视觉材料的生产语境、观者和图像隐喻对胡一川抗战时期木刻创作中“人民”的转向进行视觉文化建构的探究。 关键词:胡一川;视觉文化;人民;木刻版画;观者 2
摘要:一直以来,版画作为一种复制和传播的手段存在,到了近代才渐渐出现一定的绘画性,而摄影的出现对其存在意义产生冲击的同时,也让它挣脱了单纯复现和复制的枷锁,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除此之外,摄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版画的创作方式和传播途径,尤其是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审美认知都被改变,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关键词:版画;摄影;图像;创作 在早期,人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传
摘要: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受革新思潮的影响,国画开始走上了探索创新之路,其形式多种多样。沥粉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在当代工笔重彩中开始被运用。这是中国画进行时代跨越的特征之一。本文运用文献整理法,从沥粉工艺的历史溯源、技法、当代价值以及在美展上的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为当代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和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沥粉;工笔重彩;沥粉贴金;传统工艺 传统的沥粉工艺源远流长。纵观国画发展
摘要:华托作为18世纪法国宫廷艺术的先行者,在洛可可艺术潮流中扮演引领性角色。受早期启蒙运动和宫廷审美趣味的转变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华托的艺术生涯几经周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华托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因而旧的艺术风格的泯灭必然促进新的艺术风格的产生,以此造就了华托“阿卡迪亚式”的理想追求。本文以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层层剖析华托的绘画作品,梳理华托的艺术生涯,系统分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欧洲极具生命力的年代,萨金特在这一时期的画坛上享有盛誉,其绘画生涯包括早期油画人物、中期油画风景和后期水彩画写生,作品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聚焦其油画风景作品对创作风格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多角度分析其作品中的光和色所呈现的效果,这不仅对当代油画风景的发展有启示意义,更有助于人们领略其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萨金特;油画风景;自然之美 一、萨金特所处的时代背景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以赵孟頫的《自写小像》和丢勒的《28岁的自画像》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和隐喻,追求超越物象的境界。相比之下,西方绘画追求对现实世界的准确再现和细腻描绘,注重细节表现。通过比较赵孟頫和丢勒的自画像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西方绘画的魅力和多样性。 关键词:中西方;赵孟頫;丢勒;自画像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的绘
摘要:非语义图像的意义是指那些附着在图像本义之上的意义。其在绘画中的图像话语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理解绘画艺术内涵的重要途径。探讨语义就是对形式和叙事性进行分析和解读,而观众对非语义图像的探讨过程是图像释放意义的过程。非语义图像的叙事方式为观众想象力的延伸提供了一个途径,提升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参与度。同时,非语义图像是承载作者思考力的信息载体,非语义图像对绘画的内涵理解以及如何提炼图像、确定主题
摘要:本文旨在对西班牙当代艺术家费利佩·阿隆索(Felipe Alonso)的绘画特点进行梳理和研究,通过对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从艺术家的绘画主题、绘画语言以及绘画技术三个方面揭示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和实践过程,探讨阿隆索如何创造性地探索和表达艺术情感。对阿隆索的绘画的研究,能帮助观者更好地解读艺术家及其作品。 关键词:费利佩·阿隆索;绘画特点;艺术情感 一、费利佩·阿隆索的经历
摘要:苏联卫国战争后登上画坛的有名的女画家塔季扬娜·尼洛芙娜·雅勃隆斯卡娅(1917—2005年),其画作深刻描绘了苏联抗战胜利后,人民在重建和平时显现的英武风貌和积极向上的状态。本文从雅勃隆斯卡娅的人生经历入手,概述她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以及她在中国油画界的影响力与地位,同时着重解读她的名作《粮食》中所蕴含的绘画表现方式。 关键词:雅勃隆斯卡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 一、雅勃隆斯卡娅的艺术生涯
摘要:本文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陶瓷碎片作为研究主体,深入剖析其蕴含的美学意义以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广泛性。陶瓷的零散断片,拥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气息。将它们融入设计之中,能为作品带来丰富的文化深度与艺术光泽。将废弃碎片重新利用,不仅拓宽了废弃物再利用的道路,同时显著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 关键词:陶瓷碎片;美学意义;环艺设计;运用 随着时代的演进,陶瓷产业在技术革新与设
摘要:寿山石印纽雕刻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的广泛赞誉。本文旨在探讨寿山石印纽雕刻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并通过分析艺术作品,进一步揭示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寿山石雕;印纽;艺术特色;文化;价值 寿山石印纽雕刻,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璀璨瑰宝,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与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青睐。其
摘要:蛋壳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在各类蛋壳上进行绘画的技艺。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兵团级蛋壳画非遗传承人党广云在传承与创新蛋壳画手工艺上有极高的技艺。文章主要对兵团蛋壳画艺术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并重点对党广云蛋壳画的技艺特色与艺术价值等进行论述,旨在提升新疆蛋壳画的社会影响以及推动它的保护、传承与
摘要:湘西,凭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地貌,拥有不为外界所干扰的天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土家族、苗族文化。湘西木雕艺术承载了土家族、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记录了湘西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随着水泥砖房的建设,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湘西地区积极响应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园区,深耕最美村寨,将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建设美丽湘西。面对当下的时机,笔者通过分析木雕
摘要:豫西剪纸艺术是河南省中西部区域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门类,表现了豫西民众独特的生活形式和鲜明的精神面貌以及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是河南省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陕县南沟村是豫西地区有名的剪纸之乡,农民们用一把剪刀将自己的热情投入一件件剪纸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剪纸艺术。本文通过探索豫西陕县南沟村传统民居地坑院的剪纸艺术装饰,以不同角度分析陕县南沟村剪纸的造型特征。 关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浙江安吉竹扇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对安吉竹扇文化的历史溯源、现状考察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剖析,结合创意设计、文化旅游融合等手段,探讨安吉竹扇产业如何实现文化创新与产业升级。研究发现,安吉竹扇产业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意设计增强产品附加值,同时结合文化旅游,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为竹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安吉竹扇;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创意设计;文化
摘要:顺纹理劈雕技术是中国传统木雕工艺中的一项创新精湛技艺,其以新的施工理念,依靠新时代的新工具创作。该技术以其独特的劈雕手法,顺着木料的纹理方向进行雕刻,使得作品线条流畅,形态自然,富有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顺纹理劈雕技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传统木雕工艺;顺纹理劈雕技术;历史;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源远流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