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字荷生,原籍山西,1974年生于内蒙古,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艺术史博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常务理事、艺术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随笔、诗词联语等计五十余万字,出版个人画集、文集、书法集、译著等十余部。 鲁迅先生讲过,
摘 要:尚意是宋人书法思想的核心。宋人所崇之“意”,具化到诸位书家笔下所呈书风各具特点,都注重主体情志意趣和个性表达,但“意”一直贯穿宋人书画的审美核心。自文人以书入画以来,赋予绘画以更加丰富的意涵,书法中的运笔之法与审美意趣同绘画笔墨间的关联也愈加紧密。书家们由于笔墨性情、观物方式的差异,通过书法造意形成颇具个性特征的书风,并对绘画的表现形式产生一定影响。以潘天寿为例,从书法造意的角度入手,分析
摘 要: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特色和语言,受到了历代画家的重视,并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色彩作为笔墨展现形式之一,可以与人进行审美共情。色墨交融是中国山水画中极为突出的部分,同样也是山水画从古典转变为现代形态的重要转折点。色与墨的统一、融合共同形成了中国山水画。以中国山水画的色墨关系为切入点,共同探讨画作中的色墨交融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色墨交融;中国画;意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
摘 要:水墨画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传统绘画形式,其美学特色独特且丰富。从水墨画的构图表现手法、意境之美、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其美学价值。同时,从“骨法用笔”和“气韵生动”的概念、内涵、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画的绘画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水墨画;美学特色;“骨法用笔”;“气韵生动” 一、水墨画起源与发展 水墨画起源于中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艺术审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促使画者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意境。分析意境的审美特征在创作过程的体现,探讨艺术意境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并对于不同的艺术品类如何看待意境的审美特征表现进行研究,让人们在感受艺术家创作的同时,发现意境的作用和魅力。通过对优秀绘画作品的拆解,结合创作基本步骤,将艺术意境在绘画创作中的实际应用清晰呈现出来,淡化绘画创作的装饰意义,提高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题材在工笔人物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题材工笔画往往被片面认为就是传统仕女画,并且没有充足的理论支撑,从而难以得到创新与发展,存在画面布局难以突破、色彩比较单一、画面僵硬不够生动、女性题材表达不够等问题上。采用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进行研究,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谢赫“六法”为评判标准和创作准则,一一对应解决问题,使现代女性题材的工笔画在理论支撑下有所创新,推动工
摘 要:宋代名家郭熙所创的“三远法”被视为山水画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其中,“平远法”所表达出的构图方式平远广阔、笔墨语言平淡雅致、意境传达平静幽寂的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郭熙代表作《树色平远图》不论是构图、笔墨还是意境等方面,都体现了“平远法”的具体运用,以此为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解读“平远法”。 关键词:“平远法”;“三远法”;《树色平远图》;郭熙 一、“三远
摘 要: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为顺应时代,工笔花鸟画也在不断尝试着创新。物象是中国画画面表现的一大元素,当代的艺术观念更强调作品的情感传达,再加上近年来重组手法在画家创作中被逐渐运用,不同的画家对作品的物象有着不同的组合和表达。画家运用物象重组手法不仅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分科限制,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创作需求和理念将物象进行自由的组合,以这种画面表现手法去表达自己的绘画理念、画面的趣味性和创作更
摘 要: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几千年来的艺术传统与美学理念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中国画也在不断地与现代社会发生着碰撞与融合,焕发着新的活力与魅力。探讨中国画传统与现代性融合的意义,分析将传统题材与现代的表达形式融合、将传统技法和现代创新融合、将传统符号与现代意义融合、将传统色彩与现代性融合、将传统观念与现代的审美融合五种融
摘 要:受到“85美术新潮”运动的影响,中国艺术家们吸收了各种各样的西方艺术观念。在这样的情境下,涌现出许多带有超现实主义艺术观的当代工笔画作品。超现实主义是打破传统国画面貌的突破口,将超现实主义与传统国画艺术体系结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积淀过程。分析在超现实主义观念影响下,当代工笔画创作的绘画特点和艺术形式,再结合传统文化探讨当代工笔画的新风貌。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当代工笔画;中国画 一、当代
摘 要:当代山水画在构成形式上展现出平面化、色彩多元和肌理丰富的创新特点,通过巧妙的构图加强画面的特殊性与意境创造,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呈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这种创新既借鉴了西方平面构成理论,又继承发展了传统构图技巧。当代山水画的构成形式创新不仅丰富了艺术语言,更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与心灵享受,推动了山水画艺术的当代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当代山水画;构成形式;艺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实践和世界的变化发展,工笔山水画创作与时代同步,在色彩运用方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随着艺术家们对色彩表现力的不断挖掘,主观设计性在工笔山水画中逐渐凸显。一批艺术家们开始试图打破传统的色彩表现,通过主观的色彩设计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与观念,使工笔山水画在色彩的运用上获得更宽广的空间。他们根据个人的审美和情感表达的需求,对色彩进行重新配置,设计出具有强烈主观意愿的色彩。这种主观的色
摘 要:水彩画从欧美引入中国,历经数代画家的革新与发展,为今天的中国水彩画的多样化发展打下了基石。中国的水彩艺术经过了成长、发展和完善三个时期。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相继举行了一系列的水彩画展,对美术事业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各种艺术形态的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将“意”这一主题作为论述的中心内容,通过对水彩作品中的意象表达方式进行深度剖析,
摘 要:一直以来,花卉都是艺术家热爱表现的绘画题材之一,而花卉题材水彩画作品更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对水彩画绘画技法在花卉植被题材中的应用详细探究,基于水彩画的发展现状和花卉题材水彩画作品的艺术审美,不断探索水彩画绘画技法在花卉植被题材中的正确应用方法。这样既可以使水彩画绘画技法持续提升,还可以使创作的水彩画作品更具感染力,促使我国艺术领域众多艺术家在探索花卉植被题材水彩画创作方法的过程中百花齐
摘 要:水彩画创作的主要媒介为画笔、纸、水、颜料等,随着时代的变革,许多水彩画创作者将关注点放置在创新媒介上,这不仅是为了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为了让作品为受众群体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强化情感暗示,让创作的水彩画作品更有意义和价值。水彩画创作者可利用更新的观念和较为丰富的经验探索水彩画材料的创新路径,在社会发展新阶段完成对水彩画媒介与创新的研究,这样既可以提高水彩画的实际创作效果,还可以在此基础
摘 要: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极具东方艺术与美学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是中国绘画中的特殊技法,通过勾勒设色,色彩华丽,极具美观装饰意味,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以后,山水画以水墨画为主,色彩丰富的青绿山水成熟作品逐渐稀少,因此宋徽宗想要复兴青绿山水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则产生于此时,成为闻名于世的青绿山水名作。以《千里
摘 要:魏晋时期是我国文化思想极富激情的时代,由于人们自我的觉醒,对自然美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人物绘画的发展也在不断成熟。通过先秦、汉朝风格和形式的不断演变,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逐渐发展,技法表现也从“工”转为“艺”的审美表达。探讨东晋时期顾恺之《洛神赋图》的风格特征,分析顾恺之人物画审美风格对早期中国画和思想理论的影响,总结魏晋时期人物画审美风格的影响和审美价值。《洛神赋图》不仅是前所未有的人
摘 要:介绍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概况,分析传统中国画中写意的概念、特点、历史地位和作用,并阐述写意精神对当代中国画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写意精神在当代中国画艺术创新发展中的实践,包括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与技法创新、题材与主题的拓展与当代化、跨界融合与文化交流以及审美理念与艺术观念的更新。写意精神在当代中国画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发展,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同时
摘 要: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的《步辇图》主题明确,设色典雅,构图错落,体现出皇家审美趣味,成为唐代著名画作,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重点落足在《步辇图》构图中的图式语言,分析其图式的简化、图式的动态以及图式中的空间表现,探索此画面下蕴含的形式美感以及所传达出的独特的中国式审美表达。 关键词:《步辇图》;图式语言;空间表现 《步辇图》(图1)描绘的是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
摘 要:我们在学习中国花鸟绘画时,经常将宋代花鸟名画作为学习对象。《写生蛱蝶图》是北宋画家赵昌的花鸟画作品。赵昌作画特别注重观察写生,这种独特的写生性反映在其作品中。从理论出发,对赵昌《写生蛱蝶图》进行内容探讨和技法分析,深入画中花草类和动物类写生细节,剖析其临摹、观察的方法,学习、领悟和吸收其艺理念和技法,结合临摹实践学习,并将其与创作者自身相结合,以期更好地继承宋画优秀传统。 关键词:宋画;
摘 要:《富春山居图》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所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巨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运用精湛的绘画技巧以及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得《富春山居图》具有天人合一、逍遥之美、以心为美的美学思想与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富春山居图》的美学思想与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领略和感受《富春山居图》这一巨作。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美学思想;艺术
摘 要:清代画家高崇瑞在《松下清斋集》中写道:“极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以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仕女画作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几经沉浮。至明中后期,仕女画又一度振兴,重新获得在绘画题材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被文人画家接受。明代的仕女画风格多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视角、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同时还映射了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以明代仕女画图像
摘 要: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创作图式,雅集题材体现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江南文人高雅闲适与审美意趣的风貌。它不仅能记录和追忆文人诗文对赋、茶宴活动,也是绘画记录的重要传统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文征明是明代典型的文人代表,是明代众多雅集活动的组织者和中心人物。文征明作品中的雅集题材绘画在创作内容上,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追求及生活态度。以文征明美术作品中雅集题材绘
摘 要: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写意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他的写意花鸟画尤为引人注目,不仅技法高超,更是对明清以后众多书画名家和书画理论家,如八大山人、石涛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徐渭的绘画作品着手探讨,对其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观念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探讨写意花鸟画的美学
摘 要:潘天寿是近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以大写意花鸟山水名世,画风苍古高华、大气磅礴。他主张花鸟画创作时“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形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通过深度分析解读,发现潘天寿花鸟画中的“气”源于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演进、变革、创作和突破,其中的“叛逆之气”“聚气凝骨”等在其花鸟画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由此形成潘天寿特有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格。潘天
摘 要:常玉,以其融合中西方艺术精髓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运用西方艺术手法,呈现出古朴典雅与清新幽静、神秘深邃并存的审美风貌。通过对常玉作品的赏析,重点探讨其画作中构图的特点并得出启示。常玉的作品以简约的线条和块面表达主题,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形式的提炼和概括能力。他巧妙地运用对称和统一原则,使画面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这种对称与平衡的构图方式,使作品更具
摘 要:蒋兆和是20世纪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学习并吸收了西画严谨、准确的比例结构和透视关系,将西方造型观念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中西绘画相互融合且相互借鉴的水墨人物画语言。在蒋兆和的艺术生命中,始终有一根红线贯穿其间,那就是关注民生。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表现了20世纪中国人民命运的变化,引领了现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转型
摘 要:研究赵无极光色变幻的笔墨印迹,及其传统意象的独特韵律,追溯赵无极作品背后美学内核的嬗变过程及在东方传统文化框架下如何生发“中式”的笔触概念。赵无极在20世纪50年代绘画风格激烈变化时期的作品,产生具有西方三维空间和中国“书画同体”的实践性美学特征,原因在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呈现和中国传统视觉符号下的笔墨语言的运用。前者是其对绘画处理方式的兼用和借鉴,后者作为其艺术风格发展的土壤及其内心的向外延
摘 要:当代社会主流意识逐渐向国际化、都市化倾斜,艺术领域也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与传统技法,在绘画作品中广泛出现了现代化题材。当代绘画作品中大量都市女性题材的出现反映出当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有助于创作者们以全新的视角去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形象的新面貌,在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中呈现出新意境。以庄道静绘画作品为例,探究当代工笔人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新面貌。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呈现反映出特定时代的审美理
摘 要: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是印象派之后出现的美术流派。其代表性的点彩技法是结合光学原理使色彩在人的视网膜上混合的一种艺术手法,使画面颜色更加饱满、和谐、多样。以新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和保罗·西涅克的代表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二者色彩运用的共性与差异性,并探究二者对于色彩分离理论的不同表现方式。 关键词:新印象派;色彩;点彩;共性;差异性 一、新印象派绘画作品的色彩特点 (一)乔治·修拉科学
摘 要:随着蒙德里安迁徙到美国,几何抽象艺术运动逐渐从欧洲扩散开来,不断地对艺术与设计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艺术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他和杜斯伯格等人创立了荷兰风格派,提出了“新造型主义”艺术观。研究蒙德里安之后的几何抽象艺术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几何抽象艺术美学体系。通过剖析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艺术观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观点以及发展趋势,论述被蒙德
摘 要:作为美国现代艺术界极具传奇色彩的知名女性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享有“美国的毕加索”“美国现代艺术之母”等美誉,她不仅是女性艺术工作者的楷模,而且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她因擅长融合半抽象与半写实的创作方法而闻名,主要围绕富含张力的细微花卉、岩面纹理、动物骨骼以及壮阔的自然风光展开艺术创作。以乔治亚·欧姬芙的花卉系列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解读这位艺术家绘制的花卉作品蕴含的
摘 要: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美术教育中承担着增强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审美意识的重要责任。高职美术教育应深度挖掘中国画资源,设置中国画课程,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文化传承意识,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高职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阐述高职美术教育中中国画课程的基本情况,明确中国画课程的教学价值,分析中国画的特点,为如何在高职美术教育中设置中国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动艺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大部分本科院校美育课堂中的美术创作教育飞速发展,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然而,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美术创作教育因缺乏师资而发展缓慢。基于此,从高职高专院校美术创作师资培养研究价值及意义、美术创作师资培养的实施路径及培养内容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将高职高专院校美术创作师资培养“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阐述清楚,推进高
摘 要:绘画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注重绘画技能的传授,还要强调审美教育的渗透。基于此,探讨高职绘画教学中技能培养与审美教育并重的理念与实践,深入剖析高职绘画教学的现状,提出技能培养与审美教育并重的必要性及二者的关系,探讨技能培养和审美教育并重在提升学生绘画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在高职绘画教学中的实现途径,旨在推动高职绘画教学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有着多种发展途径,尤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地方特色文化成为高校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有力见证。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要发源地之一,数千年的文明在河南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许多传统手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南阳的烙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价值。
摘 要:作为开展美育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美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挖掘国画艺术蕴含的审美元素,为美育提供丰富的内容,既有利于提高美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如今,高职院校国画课程存在设置不优、教学方式不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的短板,导致学生国画学习笔墨不精、艺术理论功底较薄弱、国画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能力不到位。基于此,提出不断完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
摘 要:如今,美术教育涵盖了大量关于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内容,如何把优秀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选修课相结合,让当下的美术教育通过民间美术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以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当下高校多元化选修课程的特征,加强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学习与传承,并通过分析艺术作品,挖掘民间美术的可借鉴元素,将其运用到高校选修课教学中。通过文献阅读法及理论研究法,解决传统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生新的变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标准对高校水彩风景画写生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式,透彻把握水彩风景画写生教学要点,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创设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写生教学方案,以有效提高水彩风景画写生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生水平及写生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及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基于此,围绕水彩风景画的写生教
摘 要:北部湾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利的出海口,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元素为艺术创作与绘画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北部湾题材绘画作品可以作为弘扬北部湾地域性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位于北部湾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该校不应缺失反映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题材的绘画创作。在绘画专业教学与创作实践当中,应该大力挖掘此类题材的绘画元素,让学生在写生与创作实践的过
摘 要:中国古代自画像的发展深受先秦美学审美意识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自画像的发展中,“君子观”所传达出的人格美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初现端倪,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美在君子”的艺术观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自画像表现出的人格美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先秦美学中对“美”的认识沿革及“君子观”的内涵,阐述中国古代自画像传达画者人格美外化与内化的具体表现,以此说明先秦美学“君子观”对中国古代自画像图式表现人格美内涵
摘 要:概述中国民俗文化的核心特征与油画艺术的演进历程,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补性,深入探讨中国民俗文化元素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转化与运用。通过具体分析“久违”与“布衣”两大系列作品的具体案例,诠释中国民俗文化元素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并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现代转化策略,将传统与现代的视觉语言相结合。另外,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视觉语言、利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强调个人体验与情感投射、跨文化的对话与融
摘 要:戏曲的繁盛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民间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受戏曲的影响,在造型上借鉴并融入了大量戏曲元素。在与戏曲的长期交融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人物造型上呈现出造型方式的平面化、比例动作的夸张化和人物形象的程式化特征,形成了自然质朴的稚拙美、以形传神的写意美、“线色”结合的装饰美等。基于此,探讨朱仙镇木版年画与戏曲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人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
摘 要:当代水彩插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和商业价值,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精神情感的表达、鲜明个性化风格的体现以及强烈的视觉展现形式等方面。在绘画语言中,当代水彩插画主要是通过作品主旨的感染力、创作形象的视觉表现、创作者情感的注入等方式来增强艺术表现效果,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最终丰富绘画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并为观众带来深刻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水彩插画;绘画语
摘 要:中国书法传统在元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康里子山是体现这一变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康里子山的书法化古为今、古为今用,其作品既有传统的笔墨意境,又有创新性的风格变化,别具风骨意蕴。从书法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来看,康里子山的书法有效实现了魏晋书风的风格转换,即在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自我表达。研究康里子山的书风转化及其书法作品,对于当下人们深刻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书法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
作者简介: 曹新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职业教育、水彩画。
作者简介: 张海江,郑州绿城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简介: 王汐月,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色粉画。
作者简介: 连培伟,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版画。
作者简介: 陈美浈,闽侯县书画研究会成员。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国画。
作者简介: 张创,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水彩画创作。
作者简介: 申法超,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
作者简介: 詹丽丽,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作者简介: 胡娇,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画创作。 王韵苈,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画创作。 王曼入,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画创作。 夏雨,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画创作。
作者简介: 许津源,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绘画。 杨萍,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绘画。 朱浩铠,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作者简介: 李卓,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申然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简介: 王瑜,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
作者简介: 农成宇,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油画创作与研究。
作品说明: 系列作品“城堡下的漫游者”通过相片拼贴、油漆泼溅、丙烯酸颜料绘制、水彩晕染和电脑绘画等多种绘画手法,以城市蓝调为主题营造忧郁气氛。作品灵感源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雾海上的漫游者》(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1817)。 作者简介: 岳沛龙,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三级美术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简介: 龙庆元,贵州省锦屏县文化馆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民族艺术、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