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识性概念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得以型构的动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至上、美好生活、社会公平正义等范畴凝练了法律本体、法律内容、法律价值的概念表达,从而成为代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人民至上将抽象的人民还原为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将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利益作为保护的对象,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人民性、人道性、包容性;美好生活作为中国新时代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规划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促进型立法的产物。作为促进类企业立法的“总则性”“统领性”立法文件,市场主体平等原则不仅是其促进性功能的逻辑起点,更是确保该法律功能落实的关键。现代企业家精神缺失的价值失范与无法消解的所有制壁垒,不仅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障碍,也是立法须直面的前置性问题。相对应的,一方面,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不能简单以“技术中立”作为免责事由,从成本效益的经济理性、危险控制理论来看,服务提供者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具有必要性基础。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可以采取解释论立场,确立其作为新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地位,并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特性与侵权场景适当调整其侵权责任认定,包括引入过错推定作为归责原则和探索注意义务的重构。注意义务的认定应遵循一种客观、动态的认定标准,具体内容涉
摘要:为提振投资信心、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共同富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迫在眉睫。该法应确立六项核心原则: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平等监管与平等保护。这些原则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同频共振,共同构成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四梁八柱。地位平等包括市场地位、法律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平等。共同发展意味着,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都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不存在零和游戏。公平竞争意味着,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自由
摘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主张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中国法治理论建设得以提升,中国法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完善。开放发展的中国明确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互动机制,将国际秩序纳入国家法治发展的大局之中,将国家法治的经验推广到国际秩序的构建进程,为中国法治的进步和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中国独特的贡献。在世界法治
摘要:《行政诉讼法》作为行政领域的一部基础性法律,构成了我国行政法律规范体系的基石。学者们或求诸宪法规范与宪法原理,或诉诸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诉诸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求诸于权威政治家和政治文件中的相关表述,通过追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说,来探寻行政诉讼法制定的理论支点。在法律颁布前,司法机关通过厘定受案范围,设立行政审判庭,积极慎重办好行政案件,参与行政诉讼法立法,成
摘要:国家安全风险是风险中的风险,要以规则的确定应对风险的不确定。国家安全立法模式决定了国家安全立法的质量和效能。我国国家安全立法模式是在宪法指导下的复合立法模式,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行政法+刑事法”的双轨制立法。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立法模式存在宪法协调政治和法治的关系仍有不足、重要立法定位不明和位阶冲突、立法相对滞后且主要分布于传统安全领域、“小切口”立法附随了“碎片化”效果、双轨制立法不同步等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