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结束了。2024年,是《中学生阅读》创刊40周年。 2024年,新修订的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开始使用。其中,新增两篇现代文:《往事依依》和《我的白鸽》。《往事依依》首发于《中学生阅读》初中刊1999年第7期,是独家原创文章。《我的白鸽》原题为《告别白鸽》,《中学生阅读》初中刊2018年6月选载过。 世上文章浩如烟海。新修订的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只选增两篇现代文,《中学生阅读》都
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熊玲玲。大家都笑了。 熊老师个头儿不高,敦实,男性,跟“玲玲”反差有点儿大。 熊老师以为大家笑他的姓,从鼻孔里出了一股气:“熊姓先辈为芈姓,这个字你们肯定见都没见过。”他在黑板正中写下一个大大的“芈”字,我们果然没见过。他说:“这是楚王的姓。”大家看他与楚王相去甚远,并未立即崇拜起来,但笑声明显小了。 师范4年,我有3位语文老师,熊老师是第一位。那时他大学刚毕业
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基本上被起伏的灰色的鱼鳞瓦顶所勾勒。因为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还在,基本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想想,很有意思,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就是乐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 小时候,我不敢玩这种游戏,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爬上房顶,就连比我小三岁的弟弟都
既当菜吃又当物使的植物,我知道的,只有葫芦。正因如此,我母亲喜欢种葫芦。 清明一过,母亲便在我家院墙旁、院内树下种葫芦。葫芦开始伸藤放蔓时,母亲砍来树枝给葫芦搭架。一根根毛茸茸的葫芦藤,伸长曲爪,抓住架枝,向上攀爬。不多久,院墙下的葫芦藤爬上了院墙,渐渐给院墙披上一张绿网;树下的葫芦藤爬上了树干枝丫,渐渐给树穿上了绿色长袍。 立夏一过,葫芦开花。葫芦花雌雄同株,或呈喇叭形,或呈五角形。青青的花
近来,“古建游”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无论是直播间,还是社交平台、旅游网站,都可见青年分享探寻古建的感受与体验。前几日,山西省文旅厅发布了一段有关古建的视频,上线后浏览量超过170万人次。数据显示,在某青年社交平台上,“古建游”词条累计曝光峰值超1.3亿次,相关旅游笔记发布超2万篇。饱经岁月洗礼的古建筑,缘何得到青年人的青睐?这种风尚能否为守护文化遗存注入鲜活力量? 广布于祖国大地的古建,沿历史
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逃避猛兽和追逐猎物都需要奔跑。然而,时至今日,除了为了生存,奔跑对于我们有了更多意义。比如,坚持跑步有益健康,能带来愉悦感;对于一些长跑爱好者来说,参加马拉松比赛不仅让他们的身体更具活力,也增强了自信心,扩大了社交圈。 近期,一项新研究表明,人类对奔跑的热爱可能源自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种下的种子。这项研究,由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他们利用计算机模型,对耐力跑狩猎的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感谢这场雨将我和妈妈逼进了这家小面馆。我大口吞咽着面条。实在太饿了,一碗清汤面很快被我吃光。 妈妈在餐桌对面慢条斯理地吃着。她看起来似乎不饿,几片牛肉在碗里浮着,我咽了咽口水。我的面里没有肉,一小碗面只填充了我的半个胃。 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妈妈碗里的肉,它们也挑逗似的看着我。我看得出了神,拿勺子想把它们填进我还空着的小半个胃里。 “啪!”一声脆响,勺子从我的手中飞了出去,摔到
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摄氏度左右徘徊。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① 有生命的不只这些,还有花儿。 是霜花!② 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摄氏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③
这些在人生里踌躇的人, 他应当学习冷静的鹰, 他的飞离并不是舍弃, 由于这世界不美和不真。 他只是更深更深地 在思虑里回旋, 只是更静更静地 用敏锐的眼睛搜寻。 距离使他认清了世界。 远处的山,近处的水 在他的翅翼下消失了区别。 当他决定了他的方向, 你看他毅然地带着渴望 从高空中矫捷下降。 (选自《哲理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1月版) 赏析 郑敏,九叶派诗人
中华民族没有侵略他国、称王称霸的基因,但也绝不屈服于外侮。每当外敌犯境,“塞外传烽急”时,中华优秀儿女重节义、轻死生,慨然奔赴边地,平定变乱。对他们来说,死生是寻常事,忠勇报国才是人生大义。很多古诗词都表达了这种热血精神。 少年行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西陵①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②。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③。 注:①[西陵)汉代
东阳郭君钦止,作书院于石洞之下。石洞,郭氏名山也。初,洞深复无行径,薪者给采而已。君始以意疏治,益前,阻崖壁,众不知所为,欲止。君逼视其罅,遥闻水声出空中,曰:“嘻!是也。”盖凿崖百步,梯级而后进,土开谷明,俄若异境。稍复深入,臻于旷平,则石之高翔俯踞,而竹坚木瘦皆衣被于其上;水之飞湍瀑流,而蕉红蒲绿皆浸灌于其下。潭涧之洼衍,阿岭之嵌突,以亭以宇,可钓可弈,巧智所欲集,皆不谋而先成。君又荫茂密以崇
古人修建亭台楼阁、殿堂庙宇以及学舍、义仓、堤坝之后,往往要请人写一篇“记”作为纪念。这类作品写法不拘一格,但一般两样内容必须具备:一是要叙述兴造的始末、作记的缘由,二是要借此发议论、抒怀抱。这篇《石洞书院记》虽不及《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有名,但也称得上一篇章法谨严、意蕴丰厚的佳作。 作者叶适,南宋大学者,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理学宗师朱熹、心学代表陆九渊是鼎足而三的存在。他曾受郭钦止之邀来石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代人出国旅游,需要办理护照和签证,唐僧师徒一路西行,途经那么多国家,他们需要办护照吗?古人出国,是凭什么证件通过重重关卡的呢? 读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通关文牒”印象深刻。书中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无论是妖魔作祟,还是美人拦路,师徒始终不忘“倒换关文”——在自己的通关文牒上加盖所到国家的玉玺。这套流程,给人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出境时携带一册证明自己身份的
我童年的印象,总是与外公家旁边那片茂密的竹林紧密相连。那里,是我心灵的避风港,也是我与外公编织无数温馨回忆的梦幻乐园。其中,最大的欢愉,莫过于陪外公一起采竹子、编竹篮。 每天黎明,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林间薄雾,尚未褪去的月色与晨曦交织,光缓缓地在疏疏枝叶间流淌,竹林便在风中开始了它一天的歌唱,似乎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露珠滴落,草叶惠率;溪水潺潺,鸟鸣声声。大自然的交响乐在这里奏响,让人心旷神怡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的,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也是未来的希望。 历史上,有志青年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青年的热情、理想
行至金田路尽头,我视野里出现一抹翠绿,花木扶疏,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水源世居——营救文化名人田心接待站旧址”的红色路标,指引着我向右拐入一条蜿蜒的小径。也就三十几米的距离,一座别具特色的客家特色民居映入眼帘——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石井街道田心社区水祖坑居民小组的水源世居到了。 我站在院墙之外,举目张望,一面高扬的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国旗的上方是黛青色的田心山,更上方是蓝天白云,碧空如洗,云聚云
八滩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 20世纪40年代初,为开创苏北抗日根据地,陈毅同志率领的新四军和黄克诚同志率领的八路军,在江苏盐城会师,他们执行毛泽东同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同日伪军进行了长期的浴血奋战。 1943年春,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八滩,我军和敌人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战斗——八滩王桥战斗。这次战斗击毙了包括中队长山本在内的日军近百
一生为国,圆梦飞天 2024年9月13日,王永志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国防科研和载人航天事业中,将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不仅让中国拥有了抵御外敌的国防重器,拥有了运输卫星的“巨擘天梯”,更让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飞天梦想,同时也为中国载人航天未来事业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这些年,王永志收获了无数荣誉。每一次,他都会谦虚地说,荣誉属于中国航天人。 (摘编自2024年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选评 智能时代,审慎前行 《文心雕龙》有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互联网与
认识胡小伟,是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我们都在北京三中读高中,十四五岁。我大他一岁,当然,也比他高一个年级。 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原因是:都住校,同一宿舍,都喝长江水长大。在北京本地学生眼中,我们是“南蛮子”——他是成都娃儿,我是武汉伢子。那时他川音挺重,我的普通话z、c、s和zh、ch、sh不分。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周末北京同学都回家吃小灶去了,我俩住校生,躺在宿舍“精神会餐”。当时,每人手里的饭票
书香一缕 霜花(迟子建,1) 好诗不过近人情(刘跃进,2) 送春(宗璞,3) 有阅读,人不老(梁衡,4) 窗外(梁晓声,5) 不一样的雨声(王鼎钧,6) 改变,在电光火石间(毕淑敏,7-8) 菊花(汪曾祺,9) 谈读书(朱光潜,10) 不满足(吕思勉,11) 40岁的青春模样(王连明,12) 记人 鱼戏莲叶间(李娅,1) 杨苡先生印象(张昌华,2) 父亲(汤素兰,3) 记忆中的父亲(丁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