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牛场规模化程度不断扩大,个体发情的精准鉴定成为繁殖管理重点。行为表现、生理变化与自身卵泡发育密切相关,是鉴别发情母牛、确定最佳配种时间的重要标记。利用现代科技深入揭示这些标记的发情周期变化规律与调控机制,提高自动化发情鉴定效率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焦点。为此,本文综述了母牛发情行为变化、生理特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相关发情鉴定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回顾了发情母牛唾液、尿液、乳汁特异化合物的研究
摘 要: 胚胎冷冻保存对于胚胎的远距离移植和遗传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猪胚胎由于其胞质脂肪含量高,对低温敏感,增加了其保存难度。研究表明,通过降低脂质含量、优化培养基成分、保护细胞骨架以及恢复线粒体功能等方式,能够提高猪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效率,从而促进其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介绍了胚胎冷冻保存技术,总结了提高胚胎冷冻效率的多种方法和措施。同时,笔者团队将通过讨论猪胚胎的内在特性以及低温保存对
摘 要: 发情鉴定是母牛繁殖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时、准确的发情鉴定对提高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计步器或智能项圈监测发情无法检出安静发情母牛,成为限制繁殖效率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综述了母牛安静发情的特征,并对以往有关安静发情的诱因及调控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机电、传感等技术为深入揭示母牛发情相关生理、行为指标变化规律与机制提供了便利条件。而相关规律与机制的揭示将
摘 要: 反刍动物胃肠道的葡萄糖感应受体(T1R2/T1R3)能感应葡萄糖的存在,传导甜味信号至中枢神经,同时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并通过胃肠激素上调葡萄糖转运载体的表达。葡萄糖转运载体主要有SGLT1和GLUT2,前者主要功能是将葡萄糖转运至胃肠道上皮细胞内,后者主要功能是将胃肠道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转运进临近血管中。葡萄糖感应受体与转运载体相互协调,共同完成胃肠道的葡萄糖吸收过程。本文就反刍动物胃肠
摘 要: 锥虫是一类由媒介传播的血液原虫,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锥虫病,危害巨大。锥虫的体表为单一可变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VSG)形成的致密“外套”,会在每个虫血症时期进行周期性更换,以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锥虫基因组含有成百上千个VSG基因和假基因,而虫体可通过精确的表达调控保证在特定感染阶段只表达一种VSG。VSG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这主要由位于其N
摘 要: 流式病毒检测法(flow virometry,FVM)是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病毒颗粒及其特征的前沿技术。通过FVM,可以精确测量样本中完整病毒颗粒的浓度、表面靶抗原的丰富度以及相对直径等关键参数,进而实现对单个病毒颗粒的高效分析和表征。随着仪器设备、荧光染料和标记策略的不断发展和优化,FVM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该方法不仅被用于实现对单个病毒颗粒的精确分析,还被用于细胞外泌体和微
摘 要: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广泛感染多种动物,引起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铁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生长、定植和增殖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竞争宿主铁离子是该病原体感染致病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摄铁系统及其发生与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转铁蛋白受体摄铁机制、血红素受体摄铁机制、铁载体摄铁机制及其摄铁系统的表达与调控机制,以期为多杀性巴氏
摘 要: 全球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因对猫过敏而受到影响,患者症状小到鼻炎,大到哮喘,甚至呼吸障碍,对过敏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Fel d 1是目前公认的主要猫过敏原,是一种分泌型球蛋白,主要产生于猫的皮脂腺和唾液腺,在猫梳理毛发的过程中分布到猫毛上,并最终散播到空气中。为解决人类对猫过敏这一难题,相关研究人员尝试从多条途径减少Fel d 1的分泌或控制其传播,以达到缓解或消除猫过敏患者的过敏反应,如
摘 要: 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对畜禽养殖业和宠物医疗构成重大挑战,病原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不仅危害动物健康,也影响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目前,针对这些疾病的新兽药开发面临瓶颈。本文重点归纳总结我国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疾病兽药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兽药种类、研发时间、用药规律,以及兽药剂型等特点进行了全面总结,以期归纳我国动物病原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兽药研发进展。同时本文针对动
摘 要: 乳糜胸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胸导管破裂或阻塞,继而引起乳糜进入胸腔的疾病,保守治疗失败时通常需要手术干预。鉴于不同猫的胸导管解剖结构差异大,在胸导管结扎前对猫胸导管及其分支进行造影成像是外科计划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技术在犬猫淋巴管造影中的逐步应用,各种CT淋巴管造影方法被提出。本文汇总了目前猫乳糜胸诊疗中的CT淋巴管造影方
摘 要: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类典型的以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为基础的快速诊断技术,以不同材料作为示踪标记物,具有快速、特异、价格低廉的特点,对猪常见病毒病的现场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免疫层析技术原理,根据不同的信号表现方式将当前常见的免疫层析技术进行了归类,详细介绍了比色型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型免疫层析技术的代表性标志物,综述了免疫层析技术在猪常见病毒病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将不同标记物免疫层
摘 要: 旨在通过探究五指山猪背最长肌MYH基因家族结构变异(SVs)对背最长肌肌纤维性状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肌纤维生长规律和分子机制提供基础。研究对象为五指山猪,采用大白猪作为对照组。屠宰前一周将3头五指山猪(4月龄母猪,平均体重14.2 kg)和3头大白猪(4月龄母猪,平均体重58.0 kg)饲养在相同的环境中,饲喂充足的食物和水,所有猪饥饿处理24 h之后屠宰。采集6头猪背最长肌组织,提取完整
摘 要: 旨在探索间性猪垂体的编码与非编码RNAs的表达特征,为解析间性猪垂体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以5月龄正常母猪和间性猪各3头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激素检测和垂体组织的全转录组测序,分析鉴定间性猪垂体差异表达的mRNAs、lncRNAs、miRNAs,并构建间性猪垂体中相关基因调控的竞争性内源RNAs(ceRNAs)。结果表明,间性猪血清激素分泌紊乱,垂体功能异常。与正常母猪对比,间性
摘 要: 旨在了解代谢性疾病易感猪皮下脂肪功能障碍的分子病理机制,探究皮下脂肪组织能量代谢紊乱与表观调控的相关性。本研究选用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6月龄野生型雄性巴马猪个体及转基因制备的代谢性疾病易感猪,经高脂高糖饮食(high-fat high-sugar diet,HFHSD)诱导3个月或12个月后,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饮食诱导3个月的野生型组(WT-3,n=5)、饮食诱导12个月的野生型组
摘 要: 为了研究蛋鸡就巢性的潜在调控机制,本研究选用300日龄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城口山地鸡12只,其中3只个体处于正常产蛋期,其余9只个体分别处于就巢期10、20和30天。采集各组蛋鸡卵巢组织进行组织解剖学形态观察,然后利用转录组(RNA-seq)和蛋白组(iTRAQ)测序技术分别对产蛋组正常卵巢(normal ovary,NO)和就巢组萎缩卵巢(atrophic ovary,AO)进行测序分
摘 要: 旨在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尾寒羊提供指导。本研究对170只(66只公羊,104只母羊)大尾寒羊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GATK、Manta、Plink等软件对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测序共获得1 599.56 G高质量数据(平均9.409 G·只-1)。大尾寒羊群体中
摘 要: 旨在研究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结构特征及其遗传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0头海南黑山羊为研究对象,构建DNA混池,采用Sanger法测序对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进行初筛,应用PCR-RFLP技术对200头海南黑山羊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对筛选到的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构建单倍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摘 要: 为了深入了解赣州番鸭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差异,本研究采集20只福建番鸭(FJ)、20只贵州天柱番鸭(TZ)、20只赣西北番鸭(GXB)和40只赣州番鸭(GZ)的血样用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为10×。随后,从NCBI数据库下载15只北京鸭(PK)、15只绿头鸭(MD)、10只樱桃谷鸭(CV)和2只法国番鸭(FF)4个品种的序列数据。使用上述8个群体的序列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系统进化树构
摘 要: 旨在探究SREBP1基因对晋南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通过RNA-Seq技术探究该基因在晋南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SREBP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和siRNA转染晋南牛前体脂肪细胞,油酸诱导分化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累积情况,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以探究SREBP1基因对其分化的影响。利用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
摘 要: 旨在探究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ACSBG2基因在鹅肝组织响应营养状态变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本研究将10日龄健康朗德鹅(n=8)用于禁食/再饲喂模型,将65日龄朗德鹅(n=6)用于过量饲喂模型。首先,利用上述动物模型检测鹅肝及胸肌中ACSBG2的mRNA表达对营养状态变化的响应;其次体外培养鹅原代肝细胞及肌细胞,检测营养相关因子(葡萄糖、胰岛素、油酸钠、棕榈酸)对ACSBG2 mRNA
摘 要: 旨在研究卵母细胞中筛选的差异表达microRNAs对Npm2(nucleoplasmin 2)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集屠宰场卵巢,收集GV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收集MⅡ期卵母细胞。使用qPCR检测筛选的差异表达miRNAs在GV、MⅡ期卵母细胞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预测的miRNA是否与靶基因Npm2存在结合位点;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miRNAs模拟物/抑制物,验证
摘 要: 旨在通过智能项圈记录的发情记录定义奶牛发情表现性状,探究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表现的群体规律并估计遗传参数。本研究数据来自宁夏地区8个规模化奶牛场的荷斯坦牛,收集了2020—2023年35 519头奶牛的272 589 811条发情记录和649 274条繁殖记录,定义了3个发情表现性状,包括产后首次发情的持续时间、发情指数及产犊至首次发情间隔;采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非遗传因
摘 要: 旨在筛选牛卵泡发育偏差和优势卵泡(dominant follicle, DF)选择相关基因。本研究选取6头10月龄健康海福特青年母牛,同期发情后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采集第一个卵泡发育波出现偏差前第一大卵泡(the largest follicle at predeviation, PDF1)和第二大卵泡(the second largest follicle at predeviatio
摘 要: 旨在利用高通量DIA定量蛋白组学分析不同发情阶段水牛唾液中蛋白的差异。本研究将15头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650~750 kg),发情正常,健康状态良好的2~5胎次的尼里-拉菲母水牛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对其注射氯前列醇并计为第0天,分别在发情前期(第1天)、发情期(第3天)、发情后期(第6天)早上饲喂之前(08:00-11:00)进行唾液的采集,唾液样本每个发情时期分组相同,
摘 要: 旨在研究育成期代谢能(ME)摄入量对蛋鸡生殖器官发育、激素水平和卵巢基因表达的影响。将720只6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6~17周龄,各试验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5%(6~12周龄)和15.5%(12~17周龄),ME水平分别为12.34、11.11(12.34×90%)和9.87(12.34×80%)MJ·kg-1(分别为对照组亦即自由采食组
摘 要: 旨在建立敌草快诱导的肉鸡氧化损伤模型,并初步揭示其分子机制。将16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低剂量组(T1)、中剂量组(T2)和高剂量组(T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在第16日龄(第一阶段)时,每个重复抽取5只鸡,第37日龄(第二阶段)时抽取剩余5只鸡,称取肉鸡体重,计算每组平均体重,腹腔注射敌草快。T1、T2和T3组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1
摘 要: 旨在研究包被叶酸(CFA)和包被钴胺素(CCA)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瘤胃发酵和肝脂质含量的影响。选取48头胎次、上一泌乳期产奶量和体重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按2×2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CFA 6.75 g·d-1、CCA 0.6 g·d-1和CFA 6.75 g·d-1+CCA 0.6 g·d-1。试验从奶牛产前21
摘 要: 本研究以人克隆结肠腺癌Caco-2细胞系为模型,旨在探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 NaB)和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IPA)共处理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使用0.4 mmol·L-1 NaB和0.1 mmol·L-1 IPA分别和共处理Caco-2细胞24 h,检测细胞跨膜电阻(TEER)值、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摘 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小肠不同肠段消化环境的变异规律及与饲粮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间的相关性,为猪饲料氨基酸效价快速评定技术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选用18头初始体重为(21.6±3.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猪,分别在十二指肠末端、空-回中段、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每组猪内部采用3×3拉丁方设计,3种饲粮(以玉米、豆粕和小麦麸分别为唯一蛋白源配制3种半纯合
摘 要: 旨在阐明母乳和配方奶引起的猪肠道微生态差异。本研究选取12头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雌性荣昌仔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头仔猪,分别进行母乳喂养(BF)和配方喂养(FF),30日龄断奶后继续饲喂至210日龄,测定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并利用16S rRNA测序和LC-MS技术分别检测盲肠微生物和代谢物的组成。结果显示:与FF猪相比,BF猪平均日增重、血清谷丙转氨酶、谷氨酰氨基转移酶、碱性磷
摘 要: 为构建以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AMA1、EtAMA2、EtMIC3、EtMIC4、EtMIC13、EtROP5和EtSAG1等入侵相关蛋白分子为抗原基础的多表位嵌合重组抗原ET seven真核表达质粒,同时验证其在DF-1细胞中的表达和通过不同辅助递送方式在鸡体内的表达及其免疫功能。本研究利用生信分析获得7个抗原表位,分别提取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
摘 要: 旨在研究转录延长因子GreA蛋白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的影响。以ATCC13076为亲本株,通过λ-Red重组系统构建ΔgreA和ΔgreB单基因缺失株、ΔgreAΔgreB双基因缺失株,检测亲本株及缺失株的体外生长和运动力,对压力环境抵抗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对细胞和小鼠的致病力,并利用RNA-seq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GreA蛋白负调控肠炎沙门菌H2O2抵抗力、生
摘 要: 鸡沙门菌通过其菌毛、鞭毛黏附宿主小肠上皮细胞是其致病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分析原核表达的菌毛重组蛋白FimA-sefA对肠炎沙门菌黏附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竞争性阻断效应。将FimA、sefA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FimA-sefA,转化至菌株BL21(DE3)经镍柱亲和层析法(Ni-NTA)纯化获得重组蛋白FimA-sefA;利
摘 要: NF-κB通路是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靶点,在病毒感染致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明,一些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NF-κB通路,但山羊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对NF-κB通路有怎样的调控作用尚未有研究报道。为了探究山羊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ORF140对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作者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山羊痘病毒锚蛋白ORF140对NF-κB通路的影响;采用间接免疫
摘 要: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ORF112基因缺失毒株,为后续研制出高效、安全的ORF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候选毒株。以ORF112基因为靶基因,通过重叠PCR的方法将左、右同源臂及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表达框,进行融合后与pUC19T载体连接,构建出pUC19T-ORFV-ΔORF112-EGFP基因转移载体。将转移载体重组质粒转染到Vero细胞与W
摘 要: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免疫猪PBMCs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巢式PCR扩增单个B细胞Ig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分别构建I
摘 要: 为了研究能有效免疫防控当前流行的O型3个拓扑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利用FMDV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通过基因替换,构建同时含当前流行的O型三个拓扑型病毒株结构蛋白基因的重组全长克隆,转染表达T7RNA聚合酶的细胞后拯救重组FMDV,分析结构蛋白基因的重构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拯救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免疫猪和牛,
摘 要: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对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的缺乏给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者尝试设计一种融合蛋白以改善非洲猪瘟病毒p30的免疫原性。白喉毒素的无毒突变体CRM197已被成功地用作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载体蛋白,以增强多糖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构建p30与CRM197催化结构域(A片段)的融合表达质粒,纯化后
摘 要: 旨在构建ALV-J受体分子chNHE1精准基因编辑细胞系,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的CRISPR/Cas9系统,在DF-1细胞中将chNHE1介导ALV-J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氨基酸V33进行突变,W38进行缺失,同时将编码第34-3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同义替换。通过流式细胞分选获得48株单克隆细胞系,PCR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14株单克隆细胞系的chNHE1成功发生V33突变、W38缺失以
摘 要: 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TZD)是一种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口服糖尿病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TZD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具有不良影响。本研究探讨了TZD对健康雏鸡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的潜在机制。80只6日龄雏鸡分为对照组(雌雄各20只)、试验组(雌雄各20只),对照组的鸡不灌服TZD,试验组的鸡连续14 d每日灌服25 mg·(kg·d)-1TZD,检测雏鸡的生长情况
摘 要: 旨在通过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对牦牛的驱虫试验,评价药物的临床药效,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75头牦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头,分别为复方羟氯扎胺混悬液低剂量(0.125 mL·kg-1)、中剂量(0.250 mL·kg-1)、高剂量(0.500 mL·kg-1)、对照药(0.250 mL·kg-1)和空白对照组。试验周期28 d,采集第1天和给药后第7、14、21、28天粪便,测定肝片吸虫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鸢尾素(irisin)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感染小鼠的组织损伤及巨噬细胞清除细菌和诱发炎症的影响。按半数致死剂量经腹腔感染E. coli建立小鼠模型,通过体温、临床评分、生存率、器官组织损伤程度、组织中细菌载量和炎症水平对鸢尾素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估;在体外将不同浓度鸢尾素与E. coli孵育,利用酶标仪检测菌液OD600 nm,评价
摘 要: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广泛传播及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导致抗生素的使用面临严峻挑战,致使毒性较强的多黏菌素又重新引起业界的重视,为此对多黏菌素耐药情况的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为了调查畜牧场中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选择我国湖南省某猪场240份肠肛拭子样品,培养分离鉴定出含有mcr-1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菌株,选取多黏菌素等10种抗菌药物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对所
摘 要: 旨在探究大青叶水提物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体外增殖抑制活性,为临床治疗IBRV感染提供新的参考依据。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和噻唑蓝(MTT)法,结合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法确定大青叶水提物对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
摘 要: 旨在研究柚皮苷(naringin,NAR)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感染引起小鼠肺上皮屏障损伤的防治效果。将40只6~8周龄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NAR低剂量组、NAR中剂量组以及NAR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8 d,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在第7天,小鼠以气管插管灌注的方式感染APP(1×
摘 要: 旨在通过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marco基因的HD11细胞系,为研究marco基因的抗病毒免疫功能提供重要工具。首先,以HD11细胞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marco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上,获得重组慢病毒质粒pLV3-CMV-MCS-Puro-marco;其次,利用四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将重组质粒pLV3-CMV-MCS-Puro-marco与辅助质粒pLP1、pL
摘 要: 天然免疫系统会在病毒入侵机体后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识别,并合成分泌I型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天然免疫应答的启动主要通过机体自身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毒来源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来实现。cGAS是目前最公认的胞质DNA受体,在各种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中广泛表达。猪肾细胞PK-15是猪病毒性疾病研究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细胞,然而本研究前期的转录组学数据显示,PK-